第225章 新君登基-第2/3页



  关索当日对关平说过,他要真是有个好歹,自己便不敢回成都,绝对不是开玩笑的。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隔阂,两个月来,关索仿佛有点回到年少时那种与家人并不亲近的状态,不仅胡氏看得出来,关平、关兴与关银屏同样可以感受到。

  看到关索如此的惶恐不安,胡氏心中微叹,不由得走到关索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平儿身为武将,早就和你父亲一样,做好了为国殉身的觉悟。我身为母亲,自当要接受这种命运。”

  “此番平儿大难不死,离不开你悉心照顾。”胡氏说到这里,也是突然双目泛红,“何况当年若不是你在荆州失陷后临危不乱,如今这个家里,还能剩下几人……”

  “母亲……”未曾想胡氏提起往事,关索也是大为动容。

  “你生母早亡,我一手抚养你长大,视你如同亲子!”胡氏慈爱地笑道,“这段日子以来,平儿,兴儿与银屏常常替你说话,劝我好生开导你。你也不要给自己过多的压力了!”

  环顾一双双真挚且包含亲情的眼睛,关索不由得咬紧嘴唇,穿越前的天煞孤星,还真不习惯这种突如其来的温情。

  “孩儿……谨记母亲教诲!”最终,关索放下了心中的芥蒂,重拾自信,微笑着向胡氏点头道。

  就在一家人温馨之时,府门外的家丁忽然带着一名亲兵前来,关索认出此人来自诸葛亮府上,不由得双眉一皱,想来定有要事发生。

  行礼完毕后,亲兵正色说道:“奉丞相之命,前来转告二位郎君,牂牁太守朱褒联合南中帅高定与豪强雍闿、孟获,聚众反叛,祸乱朝中!圣上于明日卯时召开朝会,二位郎君万不可缺席!”

  不出关索所料,该来的还是会来的,刘备一死,这些南中贼子果然按捺不住了。

  不过根据历史来看,这背后仍有人暗中煽动吧……

  待到诸葛亮的亲兵走后,关银屏第一个面带忧愁,长叹道:“唉,好不容易才平静了两个月……”

  “先帝丧期未满,这伙贼子竟敢叛乱,实在太嚣张了!”关兴气愤地挥了一下拳头,也许是兄长们建功立业的缘故,让他也更萌生从军征战之心。

  “只怕眼下大军无力南征……”关平则是知道荆州之战对季汉的影响,想来一时半会儿奈何不了这些叛军。

  然而胡氏却注意到关索与关平和关兴不同,从头到尾都没有露出一丝震惊,忍不住问道:“索儿,我观你神色自若,莫非这一切都在你预料之内吗?”

  看着亲人们好奇的目光,关索不想太高调,只能随口说道:“先帝临终前,确实有此顾虑!”

  关银屏见关索说得这般认真,定是刘备逝世前和他说过些什么,连忙紧张地问道:“二兄,你莫不是又想请缨出战吧……”

  关平回来后向家人们说起关索在与魏军交战的英勇事迹,无论是援救武陵还是断魏军退路,都是关索主动请缨。让关银屏不得不惊叹看似俊秀的关索,竟如此嗜血好战。

  关银屏是女儿家,不像关兴会听到关索的事迹而感到热血,他始终对关索充满了担忧。

  “我……”关索一时语塞,没有直接回答关银屏。

  历史上,南中四郡也是在刘备病逝后就迅速反叛,但蜀汉因遭到夷陵大败而国力大损。诸葛亮不得不先选择休养生息,等到南中叛乱了近两年,方才亲统大军前往平叛,一举消灭朱褒等人,并收服孟获。

  这一次季汉虽然与魏军的交战中获得惨胜,但同样伤了元气,将士疲惫,粮草等各种物资需要补充,恐怕仍没有办法第一时间前去平叛。

  但在关索看来,战争不应该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也要站在朱褒等人的角度。至少眼下叛军实力较弱,若真是发展个两年,只怕能裹挟强迫许多本不愿跟从的军民,以此壮大兵力。

  何况,南中问题,并非只是季汉的内部叛乱,更是一场外交。今非昔比,何时出兵,只怕不能完全遵循历史。

  看到关索的双眼之中隐约闪烁着斗志,胡氏心中微叹,随即正色叮嘱关平和关索:“平儿、索儿,先帝往日厚待我关家,乃是看在和你们父亲桃园结义的情分上。如今先帝殡天,陛下与丞相虽待我关家不薄,但终是时过境迁,你们兄弟在朝堂上千万要谦卑忍让,切不可强出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