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清大演讲(下)-第2/3页



  凯瑟琳话音一落,不论是录像里,还是录像外,全场都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次的掌声,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

  不得不说,清大学子们的英语水平是真心的好。

  在没有来得翻译,以及配字幕的情况下,大多数人居然都听懂,看懂了。

  .....

  “很高兴,我能够被邀请到这里,给大家讲讲我的心得体会。毕竟我已经出国两次,一次是参加全球奥数大赛,一次是参加MEMS技术大会。两次的西欧之旅,幸不辱命,我都取得了不错的结果。”

  陈泉的话音刚结束,全场再次响起了热烈掌声。

  在录像带的提示下,观众们终于意识到,眼前的这个同龄人,是在什么样的舞台,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

  “刚才冯言她们,为大家介绍了一些MEMS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艰苦经历。这些经历是必要的,没有努力,就没有收获。

  但这里有个问题,我们是很努力,很刻苦,但比我们还刻苦,还努力的人多得很,为什么她们就没有取得成比例的成果呢?”

  陈泉再次停顿。

  全场的观众都不自觉的陷入了,陈泉所掌控的节奏当中。

  “我认为,最大的障碍,在于这里。”

  陈泉用手指了一下太阳穴。

  “也许有人不服气不认同我的看法,认为与国外实验室,科研机构相比,我们的条件太差。

  但以我自己为例子,冰工大的微电子实验室,不说跟国外相比,就是跟清大,京大相比,条件都差得也不是一星半点吧。

  由于实验所用的设备精度太差,我们这次在西德,还面临了真假微米镊子的舆论攻击。”

  在陈泉的指挥下,一份西德当地报纸,被投影到了幕布上。虽然上面的德文,大多数人都看不懂,但不妨碍大家理解陈泉的思路。

  工大的微电子实验室,是一个非常弱势的实验室。清大的很多人都了解这种情况。以前他们是瞧不起工大的硬件条件,但现在,这个弱点,反过来变成了无可辩驳的论据。

  “以我个人的经验看来,过于强调条件和环境,这个思路本身,就未战先败。”

  陈泉的话音一落,会场里,就有些人稀稀拉拉的鼓掌赞同。

  “现在谈一下,为什么我会在如此差的条件里,取得如此大的成绩。”这次的停顿,迎来的掌声就热烈得多了。

  “首先,我们中国人搞科研是有先天优势的。”

  陈泉语出惊人。

  由于长久的落后,挨打,大多数的科研人员,不说失去了自信心,但像陈泉这种有自大口气的,还是绝无仅有。

  “为什么呢?首先,所有中国的学生,自小学四年级开始,就在接受系统的唯物主义理论教育。搞过科研的都知道,唯物主义思想,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可能很多人奇怪了,为什么这变成了我们的先天优势,西方人,不进行唯物主义理论的培养吗?

  答案是No。

  大多数的西方学生,从刚出生的时候起,就会跟父母不断出入教堂或者其他宗教场所。接受潜移默化的有神论教育。

  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绝大多数人都能挣脱神学思想的束缚。但有神论的内在逻辑,会在不知不觉间,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

  所以从这点上看,中国学生,中国学者,先天就适合搞科学研究。”

  陈泉的观点,没有人听过,但又非常合理,所以他刚一停顿,就迎来了一些人赞同的掌声。

  “第二条,文化的底蕴。

  学术界有种思潮,想彻底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宣扬所谓的海洋文化。但正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这些精神财富,让我们不断从中获益。

  为什么?

  古语有云,温故而知新。

  当我们面对全新事物,全新产业的时候,想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必须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幸运的是,我们的历史,文化给与了我们足够的底蕴。

  例如,大家司空见惯的成语,每个简单的成语背后,都是一个个的历史故事。不知不觉间,中国人所了解到的,理解到的信息,比西方学生,西方学者,更多,更全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