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整军



  清明之后是谷雨,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需注意预防“湿邪”侵体。

  在东房大院住了七天左右,每天好吃好喝,好不惬意,苏洵感觉自己胖了好几斤。

  可惜梁园虽好,却非吾梦,温柔乡是英雄冢,安逸的生活只会消磨斗志,十天前苏洵在苏骁那特意取了军令,便来到了军营,重新以两仪军阵编练苏氏东房三营战兵。

  苏家校场

  苏氏军营占地有数百亩,平日里苏氏三营族兵都是在此操练,营门以山中青石,搭配青竹修建,进去营门便是校场以及点将台。

  校场是用来军中操练和比武的地方,点将台在校场前方,是点将出征的地方,通常在出征之前会在这里择将。

  然后是紧邻的兵士住宿区,旁边设立演武场

  伙房及就餐区,紧挨着的是将领住宿区。

  挨着将近住宿区的是议事厅,议事厅旁边是苏洵平时住宿的地方,再过来就是马厩和马场,苏氏都是步兵,马匹主要是将领使用,在后是粮仓,营地四周则是瞭望塔。

  苏氏狩猎开始是在全年围猎,后来猎物越来越少,现在只在春季物资最缺乏的时候围猎,所以现在平时三营战兵都是在苏氏军营中训练。

  不过因为赤鳞大蟒进化的原因,日后东岭山肯定也是不能去了,而且今天的春猎也只有200车,40万斤的普通肉食,可见东岭山中猎物也已近枯竭。

  40万斤看似不少,可苏氏三营九千人,哪怕平时只在营中训练,辅以草药,每人每天消耗半斤多,也最多只能使用两个月。

  而两个月后则必须另寻他法,更别说苏州为了整军,现在每天是每人配备了一斤。

  苏洵自十日前接命重新编练苏氏族兵后,变将三营族兵,按照,两人一队,十人一什,五十人一哨,二百五十人一屯,千人一营,三千人一卫,一万人设一军,军长也叫都督,总计设一军三卫九营三十六屯,正负96位将领,当然苏洵自领军长。

  卫长,营长,都是苏家嫡系担任,营长以下凭本事获得,立大功者,可赐三品明劲典籍,苏洵此令一下,军中哗然,旁系外系子弟,士气高涨,人人用命。

  要知道在这个血脉为尊的社会,阶级非常固话,别说二百五十人的屯长了,就是五十人的哨长,都必须以血脉论资排辈。

  真正的底层,是连当什长的资格都没有,超凡显世的世界,上层掌握绝对力量。

  上升的渠道,修炼的秘籍早就被牢牢把控在世家门阀寒门大族手中,普通人连反抗的资格都没有,或许今天造反,等不到晚上便被人摘了脑袋了。

  在这种持续高压下,近古以来数千年,底层人早已认命,血脉尊卑深入人心,王侯将相确实有种的思想根深蒂固,所以苏洵这次稍微放开了一些上升道路,就刺激的苏家旁系,外系子弟双眼通红,嗷嗷直叫。

  其实还好在场士卒都是苏家血脉,再加上苏氏东房的支持,不然族中肯定不会允许苏洵如此乱来。

  这演武十天以来,苏氏军中,可谓是人人用命,个个争先,在苏洵眼中,却是士卒本命气挣脱世间规则束缚,散发着属于他们的光芒。

  一道道或是浅红,或是深红的本命气,全部显现了出来,最重要的,竟然还有一道金色光芒本命气,这可把苏洵震惊住了,苏洵本以为自己的天赋神通可以看穿一切,没想到本命气竟然会被世间规则压制本体气息,竟让自己都发现不了。

  其实也好理解,所谓龙游浅滩遭虾戏,落难的凤凰不如鸡,每每乱世都有龙蛇起路,可盛世时哪怕是天生王者,看起来却也都平平无奇。

  比如汉朝开国太祖刘邦,天下未乱之前四十八岁只是一亭长,还不去现在乡镇派出所长管的人多,后来天下大乱一朝崛起,短短七年夺得天下,可见盛世时世间规则压制的厉害,一个破碗讨天下的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如此。

  在人道规则体制压迫下,个人对于集体是特别渺小的,只有当挣脱了规则的束缚,才会绽放自我的光芒,而现在苏洵顶住族中压力,便是给了这些人一个机会,能绽放自己能力的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