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昆仑山脉-第2/3页
昆仑山脉做为晋国最大的山脉,被称为“龙脉之祖”,晋国天下分九州,该山脉西起青藏高原,横贯晋国雍州、梁州,荆州,扬州,豫州,全长约三万公里,平均海拔高达两万到三万米,山顶常年积雪,宽1300至20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900多万平方公里,大小约摸有前世中国那么大。
昆仑山脉庞大的面积,使得山内,奇珍异草,天材地宝,山野禽兽,大河湖泊,妖,诡,怪,精,各类资源数不胜数。
另外有着明确记载的物种就有六万四千三百五十九种,药材三万七千七百九十三种,菌菇一十二万余种,珍贵异兽450种,珍贵草药250种,可食用菌菇两千种。
苏氏族人的歪主意就打在了这个上面,不过今生超凡显世,不同于苏洵前世地球。
如此巨大的昆仑山,其中大妖,诡异,怪谍,精怪,不知有多少。
别的世家大族都是躲得远远的,唯恐自己哪天走了霉运,被山中大妖卷走,打了牙祭,更别说和苏氏一样把主意打到昆仑山中了。
不过苏氏也是被逼的没办法了,要知道苏氏一万人练武。
每人每顿至少需要一斤肉,半斤米饭或者馒头,肉中还要夹杂草药做成药膳,这粮食还好,苏氏自家开垦的土地足够了,药材山中也有种植。
可这肉食就没办法了,一天一人三斤肉,一万人就是三万斤,三百斤的肥猪,一天就得吃掉一百头。
别说苏氏这个小家族,就是成了世家,这样吃下去,估摸也得被吃垮,所以苏氏进山打猎,补充吃食,成了当时苏氏唯一的出路。
而且荒郊野岭,小山小河还不行,毕竟寻常小山哪有那么多猎物,必须要去大山大河才行,不过天下大山大河,全部发源于昆仑山脉,西岭山又正好曾经链接昆仑山脉,所以苏氏最好的去处只有昆仑山。
可是这一万人如果一起进山打猎,那引起的动静肯定很大,如果被昆仑山中大妖发现,那可就是送点心了,估计来多少吃多少。
所以当时苏氏三脉家主,商量了很久,想到了一个主意,化整为零。
苏氏家族把这一万族兵,依靠八百里西岭山,共分成三批,没批三千人,轮流替换。
一批驻扎山中守护家族,一批负责押运猎物,剥皮抽筋,一批以十人为小队,散成小队模式,从苏氏八百里西岭山内隐蔽出发,偷进和西岭山比邻的东岭山,只去东岭山,不去昆仑山,这隔了一个东岭山,应该不会被昆仑山中精怪发现吧。
说起这东岭山就不得说西岭山,当年东岭山和西岭山,本来一体,合计长有一千六百里大小,统称为“岭山”。
两百年前,前魏朝末年,国朝天灾人祸不断,岭山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地震来的突然,没有一点点预兆。
天地之力最是宏伟,震发时,顷刻间,天翻地覆,一千六百里的岭山从中间裂开,两边向外倒塌。
东岭山倒向昆仑山附近,西岭山倒向江淮大地,中间分开近百里地,于是现在的苏家西岭山和昆仑山脉也是彻底分开,变成了江淮西岭山。
从此之后岭山分为,东岭山,西岭山,各自占地约八百里。
江淮之地,也因这次地震太过猛烈,导致淮河河水泛滥,堆积倒流。
水灾,地震之下,洪水倒灌,房屋倒塌,江淮大地生灵涂炭,世家百姓死伤接近五成。
可惜当时正值魏晋大战,四方之地叛乱不断,没有人顾得上这江淮之地。
也就是那个时候,苏家先祖苏烈,趁着江淮周边世家损失惨重,无人顾及。
领着族人顺势占了这半截无人,无兽的西岭山,并在山脚,建村立寨,收拢难民,为后来苏氏子孙的两百年基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就有了现在的江淮苏氏。
苏氏家族虽然决定进东岭山山狩猎,不过因为昆仑山山中属实危险,苏家进山后,便决定只在东岭山外围三十公里活动。
超过三十公里,不管有没有猎物,不管猎物大小,绝对不能深入。
而三十公里内,只要是活的,只要能抓的全部都抓来,绝对不许泄露了风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