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十三年-第2/5页



  国朝(晋)一百八十年

  江淮苏家西岭山。

  惊蛰,寅时三刻。

  夜未亮,天将清。

  西岭山苏家村后,山脚处一木制庭院里。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江淮地区,惊蛰天寒,不逊冬季,在这黎明平旦时分,左一句《大学》又一句《道德》,大清早就起床读书,扰人清净的清瘦少年,名叫苏洵。

  洵者实在,出身江淮寒门苏氏,是苏家直系三脉中,东房家主苏骁的儿子,东房嫡长子。

  天寒地冻下,苏洵身着一淡青色长袍叠衣,背靠四出头官帽椅,脚踩柳枝条编织木屐。

  若不是这寒冷天气实在煞风景,相信看上去除了有些古色古香外,还是能有些富贵公子气的,至少气质这一块,苏洵着实拿捏的死死的。

  当然这大冷天,苏洵这么穿也没其他原因,就图个舒服,武道已经二品悍卒境的苏洵,虽然不是什么高手,至少惊蛰天的冷度还冻不到他。

  作为一位胎传的穿越客,苏洵和苏家嫡子,同名同姓,都叫苏洵,只是有胎中之谜,五岁前并未觉醒。

  所以苏洵自小显得十分聪慧,生有异象,谈吐之间常有惊人之语。

  后来苏洵五岁后记忆觉醒,了解到所在世界的危险,却是不敢再浪了,反而渐渐低调行事,少莫寡言,从此在外也逐渐名声不显。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蓦然回首,已是三年。

  那年的苏洵八岁,已经可以参与苏氏过年祭祖。

  祭祖完成后,苏洵四处溜达,偶尔发现族中森严祠堂的后院,竟然还有着一座养老院。

  这可就有意思了。

  苏洵心里明白这座养老院肯定不简单,问了家中老仆,方才得知里面是苏氏一众族老的隐居所在。

  并在青黎堂西侧两公里处,还扎有苏氏军营,听说里面常年驻扎着自家苏氏东房,直属最精锐的三千悍兵。

  如此多的族老,如此多的士卒,如此安全的地方。

  苏洵发现,这不正是自己在一直寻找的那个。

  可以让自己在这危险的超凡世界,安心读书习武,慢慢发育的风水宝地“新手村”吗。

  绝对堪称是加强版的“新手保护期”。

  于是那日祠堂祭祀完毕后,苏洵回到东房大院府邸,就立刻禀明了苏母柳氏,想在族中青黎堂西侧起一座庭院读书习武。

  当然,如果苏母柳氏直接答应那就是开玩笑了,小说也不敢这样写。

  苏洵那么小的年龄,除非柳氏也是重生者,知道历史走向,不然不论什么原因,都不可能会同意的。

  但所谓人生处处都有意想不到的意外,时时刻刻的在发生。

  果然没多久,看到儿子苏洵在自己的坚决反对之下,每日越发心事重重,越来越忧郁,性情大变,快要判若两人的样子。

  柳氏最终也不得不遂了苏洵的心中所想,希望他能在这山间清净地好好的地舒缓一下心情。

  这算得上是“本色出演”的病果然是绝招,骗过了苏氏东房所有人。

  得到柳母同意后的苏洵,“心病”一去,这“假病”果然也迅速好了起来。

  然后苏洵就在青黎堂西侧数百米开外,依着西岭山中景色秀丽平坦之处,起了一栋两亩地大小的,一进式木质精细小庭院,做了东房别院。

  平时里苏洵在内读书习武,甚少外出。

  木制庭院每日有着苏母命人送来,练武所需的特殊吃食,院中有管家安排的数位小厮照顾起居,周围还另有数位府中安排的能人异士守卫。

  此地又比邻青黎堂,苏洵身为苏氏东房嫡长子,确实也没谁敢来太岁头上动土。

  自从搬进了这个梦寐以求的小庭院,苏洵索性夜晚连家也不经常回了,在这木质庭院中安心苟了下来。

  每次在庭院里看着远处的青黎堂和苏氏军营,苏洵满满的都是安稳感。

  木制小院没有名字,苏洵本来想取个雅名,后来想想,还是不能浪,毕竟无名才安全。

  平静的生活,也让苏洵重新感觉到了前世生而为人的安逸生活,不得不称赞一句“舒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