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观影反馈与零点场票房预测



  宁波是一座港口型城市,自古以来,便是码头众多,每天吞吐着大量的货物。

  凌晨,厢式卡车从城市最边缘的大路上呼啸碾过。

  而城市中央,一片安详。

  在这样安详的影院里,某个放映厅内,不时有惊呼声传出。

  是坐在正中间的,七位正在看《活埋》的观众。

  而迟余五人,则是坐到了倒数第三排,一边看着电影,一边,看着前面这七个观众的反应。

  很独特的观影体验。

  严格来说,《活埋》这部电影,并不是传统的惊悚片。

  它里面没有那些荒村、笔仙类电影的见不到的鬼,没有像电锯、蜡皮类电影的大魔头,更没有死神类电影的宿命式结局。

  它只有求生与死亡本身的冲突。

  它全程讲的,只是一个被装进棺材里,埋在地下的,真实的人的求生过程。

  所以七位尊贵的观众,有惊呼,并没有惊吓。

  心一直悬着,倒也不用害怕被突然出现的诡异镜头而吓到尖叫。

  甚至,期间还有一些温馨的情节。

  尽管这些温馨的情节,赵睿的拍摄时,为了节省制作成本,以及不去找演员,直接用温暖的光线里的话外音替代。

  他们看着电影,随着故事情节往前走着。

  整个过程,没有出现讨论和吐槽的声音。

  直到突然,电话中传来那位杨队长的声音:“对不起!我们找到的,是一个外国人,已经埋了很久了。”

  “但我们一定会找到你!”

  这一句话后,屏幕一黑。

  三秒后,开始出片尾。

  最后的成品电影,赵睿找人制作了很精良的片头和片尾,如果不看内容,倒以为是个大片。

  “啊?就这样,没有了?”

  “所以余生到底是被救了,还是和那个没有被发现的一样,最后变成一具黄沙里的尸体?”

  “草!这导演也太操蛋了吧?拍个电影,竟然也搞断章那一套?”

  “真是脸都不要了!不行,回头一定得写个影评,狠狠地骂骂这个姓赵的导演!”

  “但是,感觉这电影票的钱,没有白花。这电影,有点意思哈。导演导的不错,演员演的也真的很好,一点看不出是第一次演戏……”

  “我感觉也是,这个迟余有点厉害啊。还有那三段戏腔,完全把当时的气氛给渲染出来了!很厉害!”

  “唉,你们说,这电影,有没有可能去撸几个奖的可能?”

  “从电影的质感上,这么独特的电影,又是导演的处女作,国内国外应该都挺有奖项市场的吧?”

  “嗯,倒是有可能……”

  前面这七个人,有两位一直没有开口。

  另五个,电影一结束,出字幕后,就开始一直在吐槽。

  想要以微服私访的身份出现的赵睿,在听到他们的吐槽后,果断退缩了,然后狠狠地瞪着迟余:“明明你也是编剧之一,为什么说我操蛋?”

  “……”迟余无语。

  我编剧,但是你见到哪部电影,是编剧的功劳了?

  哪怕电影,最后吃香的不是导演?

  怎么,吃了香的,锅就不准备端起,甩给编剧?

  没人理会赵睿,在跟着那七位观众离场,听着他们竟然一直在讨论电影,几人不由的渐渐有了信心。

  虽然这个影院的零点场只有七个人观影,但是从直接的观影体验上讲,似乎回馈不错。

  “我感觉,这电影确实有黑马之姿啊。”

  “反正从着看到尾,虽然我参与了拍摄,但是全程看下来,很能抓住观众的眼球。”

  一直不怎么说话的老陈,说了两句让赵睿想抱着他的脸使劲亲的话。

  黑马的个概念比较宽泛。

  但是基本上代表的是,低成本,高票房。

  比如最早的一部公众的黑马电影,《疯狂的石头》,成本300万,总票房超过2300,而且评分很高,个人风格明显。

  像《活埋》,如果能被称之为一声黑马,在这个动辄过亿的票房年代,没有一亿的票房,感觉这黑马就不够黑。

  但是一亿票房啊!

  制作成本50万,宣发成本即便已经增加到200多万,但也总共也就不到300的的成本而已!

  想要用300万成本,去撬一亿的票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