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精怪述求



  那来镇边,有两人并肩而行。

  此时为新的一天,昨天发生了那么多事情,这让王小莽与秦允和相约踏青静心。

  那来镇周边,有大湖一座,是那镇中细河源头,从此处流转而出,养育一方人。

  大湖之旁,有供人小憩休息凉亭一座,内设石凳,好让人忘记那舟车劳顿之苦。

  凉亭柱子之上,有对联一幅上书:青山长春享太平,绿水环抱歌盛世。

  这是那细河书院的山长所写,在凉亭建成之初,衙门中的青天老爷,特地去求的。

  “给伯母他们书信了吗?”并肩而行的秦允和,率先开口的问道。

  “嗯!昨晚连夜托人带回去了。”王小莽回应道。

  “都交代好了吗?说了去多久吗?”秦允和理了理纶巾,继续问道。

  “嗯,说好了,说是去汴上都城,要去好几年,叫他们不要担心。”王小莽回应道。

  “嗯,这就好,我们去前面凉亭坐坐吧。”听到回答的秦允和提议道。

  “好。”

  两人边走边看,大湖风景如画,有野鸭飞禽觅食,有杨柳桂枝轻点湖面,有那游人观湖而望,题诗作词。有那才子佳人相伴而游,还有那荷花别映红。

  虽人多嘈杂,却因湖大林深,反而好似那素画中的点缀,有种沁人心脾的安逸。

  凉亭之中。

  王小莽与秦允和相顾而坐,本就是游玩散心,就没有带茶水吃食。

  “王先生的用意”王河生虽然救了王小莽,秦允和还是有点担心。

  “没事,比斩立决好吧。”王小莽平静的说道。

  “也是。”秦允和无奈的同意道。

  “我们…”

  “两位小先生,我是否可以进来。”

  在王小莽正要说话时,一句话语传来,打断了他们的谈话。

  寻声望去,只见凉亭旁,站一高瘦青年,身穿大红丝绸宽袍,脚上竟然只穿了一双木履,还露出两根脚趾,那黑色头发,也是直接披在双肩,毫不整理。只不过现在正在凉亭外,抱拳相询。

  看见此人的王小莽与秦允和,相视略微一笑,秦允和便说道:“相逢便是缘,进来吧。”

  高瘦男子,在得到回答后,再次抱拳,便走进凉亭,顺着两人,便坐下。

  “敢问兄台高姓大名。”在高瘦男子坐下后,秦允和便抱拳询问。

  “小先生说笑了,什么高姓大名,只不过是粗名糟姓,家中父母,学问少,取名:罗天邦。”高瘦男子抱拳答到。

  “好名字。”秦允和附和道。

  “抬爱了,咦!这不是新上任的采诗官大人吗?有礼了。”回应了秦允和,罗天邦看到王小莽,有点意外道。

  “有礼了。”听到罗天邦的询问,王小莽也是抱拳回礼道。

  “两位小先生,是在这踏青?我在凉亭外,看见两位是那书生装扮,就上前来打扰了,两位不会见怪吧。”罗天邦把自己的来的原因解释了出来。

  “不会。”秦允和回应道。

  听到话的王小莽,也是轻轻点了点头。

  “你是怎么知道,他就是新上任的采诗官的?难道现在开城布告了?”有些迟疑,秦允和还是指出了罗天邦的话语漏洞。

  听到秦允和的话,王小莽也看向罗天邦。

  “这个…是我家里人,有在衙门就职的,昨晚理问大人上交登名册的时候看见的。”罗天邦有些牵强的解释道。

  “这也是!”秦允和又点勉强接受这个解释。

  “采诗官大人,知道什么是采诗官吗?”看到两人接受自己的话语,罗天邦再次询问道。

  “昨晚,看了看《采诗集》大概了解了。”听到询问,王小莽便应答道。

  “那我这里,有些粗文糟词,可否倾听一下?”罗天邦询问道。

  “我还没有开始上任,还没去衙门报备。”王小莽,有些迟疑道。

  “没关系,没关系,你记下来,回去了,抄录上去就好了。”罗天邦咧嘴笑道。

  “好吧。”王小莽有点无奈道。

  “那我就说了,采诗官大人。”罗天邦有点跃跃欲试般说道。

  “好。”王小莽应道。

  “采诗官大人,你可知现在神位供牌,遍布天下,榨取百姓钱财。本来给一方百姓照应的神仙,现在却沦落山野,朝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