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二 我?



  “父皇!”

  老爷子话音刚落,秦王晋王已是惊骇莫名。

  夺爵?圈禁?

  这两样,都是让他们生不如死的惩罚。

  站在老爷子身旁的朱雄英也是大感诧异,老爷子一张口,就如此的重,再无回转的余地。

  “住嘴!”老爷子大声怒斥,看着跪伏余地的两位藩王,恨铁不成钢的说道,“你俩是咱的嫡子,从小请名师教导你们,盼你们长大成才。不成材也就罢了,竟然成了混账行子!”

  “咱封你们为王,是让你们给老朱家丢脸,让人戳咱脊梁骨的?看你们做那些事,前朝大元那些皇子宗亲都做不出来!”

  说着,老爷子再看看群臣,“说,咋办?”

  群臣一阵,安静没人出声。

  弹劾是一回事,但真要至藩王于死地又是一回事。

  “皇上!”开国勋贵武臣那边,宋国公冯胜率先开口,他是当初追随老爷子的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在军中资历甚高,“两位藩王毕竟是您的嫡子,虽有过错。但臣以为,还是从轻发落的好!”

  话一出口,引得众勋贵连声附和。

  他们帮秦王晋王说话,一点不意外。因为他们不单是看着两位藩王长大,而且这两人本身也和淮西武人集团分割不开。

  秦王朱樉的正妃,虽是大元名将王保保的亲妹妹。但最宠爱的侧妃,是已故宁河王邓愈的次女。

  晋王朱棡的正妃,是淮西武人之中永平侯谢成的闺女。别看谢成只是侯爷,可在军中的资历,跟宋国公冯胜不相上下。

  武定侯郭英也开口道,“皇上,二爷三爷应是已经知错了。臣是看着他们长大的,都是心性不坏的孩子。年轻人难免做错事,日后悔改补救就是,臣以为,圈禁夺爵太重了!”

  “你们别帮着他们说话!”老爷子怒道,随后再看看群臣,“李善长,你说,这两个混账怎么处理?”

  “回皇上话!”文臣首位,韩国公李善长开口,“方才武定侯所说不错,臣等是看着二爷三爷长大的,当年小时候,都是心地仁厚,聪慧贤明,志向远大的孩子!”

  “如今成年,在封地做了一些荒唐事,臣以为其中定有隐情!”

  人老成精了!

  朱雄英心中暗道,“李善长这番话,等于直接把罪名推给了旁人。言外之意,就是秦王晋王做了坏事,定是身边人约束不利,或者干脆是身边出了小人,怂恿他们的!”

  此时,郑国公常茂也忽然开口,“皇上,臣以为韩国公所言极是。二位王爷早年都是宽厚的性子,都是您亲自教导出来的贤王,怎么到了封地之后,就无法无天胡作非为呢?臣以为,二位王爷身边,定是有奸臣!”

  “对!”话音落下,众勋贵也不管是朝堂之上,齐声开口。

  如今大明朝,武人地位犹在文官之上。这些勋贵们一开口,根本不给文臣们说话的机会。而且有人,还在用眼睛瞪着这些文臣们。

  仿佛在说,你们这些遭瘟的书生多事,上书弹劾藩王。

  如今大殿之上,你们又不说话,逼着皇上重罚,还得咱们这些丘八出来圆场!

  相比于心思婉转的文官们,大明的开国勋贵们,确实干脆利落得多。

  “大舅怎么忽然站出来了?”

  朱雄英心中好奇,目光落在一直一言不发的朱标身上,顿时有些感悟。

  “肯定是朱标私下里和这些勋贵说好了,通过气的!”

  想着,朱雄英看看老爷子的脸色。

  果然,老爷子的脸已经好看不少。

  常茂那句您亲手教导出来的,在家都是好样的,直接说进了老爷子的心里。

  天下男人都一个样,儿子都是自己的亲,媳妇都是别人的好。

  督察御史凌汉,面对武人勋贵的目光,开口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两位王爷毕竟有错在先。圣人云,君子立身........”

  “你可拉倒吧!”勋贵之中延安侯唐胜宗冷声道,“啥事你都扯上圣人,圣人还说得饶人且饶人呢!”

  唐胜宗十八岁就跟着老爷子出生入死,性子最是火爆,这些年因为最不把门,几次被降爵,又几次复原。

  “放肆!”太子朱标开口呵斥,“延安侯岂可在大殿上胡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