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动手-第2/3页



  这个月付款计划表因陈茵外出催账压在了财务科。要在平时,供应商最多打个电话问问,现在天讯处在非常时期,就上门了。一方面是催款,另一方面是想看看动静。

  蓝其川在世时,配件供应商为了争取业务,都想方设法拉拢一两个中层,建立自己的信息渠道。蓝其川出事后,无一例外利用自己的信息渠道打听蓝凯的情况,打听到的传闻自然很多,有蓝凯在北京开公司,想干就干,不想干门一关和员工爬野长城的,有蓝凯光顾酒吧的,有蓝凯歌厅通宵达旦的,至于父母离世不敢接手的就更多了……

  传闻每天在供应商之间交流着、演义着,一些人想当然地认为以后天讯的实际当家人将在凌方仪和张池之间产生,但究竟是凌方仪还是张池就吃不准了。

  都说当官需要站队,站对了官运亨通,站错了就到站了。其实企业争取业务也是如此,投对了人,几单业务做下来,不仅投资收回,以后日子也会好过。投错了人,不仅投资打水漂,还可能淘汰出局。这些配件供应商大都是小企业,有的还是二十人上下的小作坊,是没有多少实力打水漂的,也就更加急于掌握天讯的动态,以做好应对。

  凌方仪好不容易把几拨供应商打发走,税管员又上门了。说快到年底了,来看看今年的销售情况。税管员这时候来,说是上门服务,其实就是给企业“孝敬”机会的,虽然陈茵不在有副科长关莉,但凌方仪也不敢怠慢,关莉介绍企业情况时,凌方仪一直陪在旁边,让税管员有种被抬着的感觉。吃饭的时候,凌方仪一边端着酒杯感谢税管员对企业的关心支持,一边让关莉悄悄塞上二张购物卡。

  到了下午,秦湖基地质检设备的供应商又到了。蒋彦不在,凌方仪让办公室接待。原以为告诉他们蒋总明天回来,他们就回宾馆,谁知也不知道他们从哪儿听说公司的事凌总说了算,一定要请凌总吃饭。凌方仪一则中午已经喝了酒,二则觉得这种商务饭纯粹是浪费时间,婉言谢绝了。看到来人一脸的失落与尴尬,凌方仪说:“大家都忙,要不我陪你们在我们食堂吃个便饭,吃过了你们早点休息。”供应商一口答应了。傍晚大家一起到食堂,让凌方仪哭笑不得,供应商竟在惠宾楼叫了一桌酒菜送到天讯食堂。在凡事靠关系的社会认知中,人的价值和行为规范也常常被关系所绑架。

  晚饭后,凌方仪才算静下来。处理完手上的事,已经8点。原想再看看分厂的报表,却有点看不进去。打电话给郑义,郑义说正在去五台山的路上。他正怅然,张池要求打款的电话进来了。

  凌方仪把报表扔进文件筐,关了电脑。

  拿起公文包,目光落到桌上厚厚的一只档案袋。

  让陈茵做备份后,他想到闻欣的文件柜,重要合同都在里面,便以财务科完善财务档案为由,让闻欣把所有涉及固定资产和重大事项的合同复印一份给财务科。今天,闻欣说复印好了,他说陈茵出差你先放我这儿吧。

  对于张池安排陈茵外出催账,凌方仪心里有些不解。与张池在天讯共事十来年了,张池一直按照分工工作,不会伸手到别人的工作范畴,也决不允许别人伸手到他的地盘。这次不和自己商量就直接安排陈茵?是粗心,还是想改变些什么?

  凌方仪虽然心里不悦,但还是维护了张池的安排,毕竟团结对一个团队非常重要。

  凌方仪把档案袋放进公文包,心想,既然是备份,还是带回家的好。

  这时,离天讯大门约100米的路上,两盏路灯间的偏暗地带,停着一辆黑色普桑,这车好像刚刚跑过长途,下半截很脏,车牌被泥浆糊住,5个数字只能看清3个。

  车里坐着两个男人,一个三十多岁,一个二十多岁,脸上都带着杀气。

  三十多岁的男人瘦长脸,大眼睛,薄嘴唇,看上去有几分斯文,他就是李广森称之老六的郁文强。他原名叫韩小强,陕西人,当过5年特种兵。从二十六岁开始做包工头,已经做了十年。2001年李广森在陕西潼临做工程,他是包工头之一。他个性阴鹫,心狠手辣,一次暴怒中打死一名工人,是李广森出面帮他摆平。工程结束后,他跟着李广森来到锦江,按照李广森的意思改名郁文强,成了李广森的心腹马仔,常帮着李广森铲除发财路上绊脚石。他觉得自己这条命是李广森给的,为李广森办事从不惜命,深得李广森赏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