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史从云的快乐生活-第4/5页
这样一来众人发言就积极起来,也提出很多史从云从没想到过的东西。
大家的意见五花八门,一时难以统一,但有一点大家都认同。
要打幽州,先要疏通河北的一些河流,特别是沧州附近的水道,以为大军提供可靠的后勤保障。
这点史从云听了很赞同。
绝大多数城市都建立在河流附近,而河流也是大军进军的重要后勤力量。
在南方打仗比较方便,南方的河道宽阔,水网密集,水流充足,大军所到之处,几乎都能找到用于保证后勤的河流。
所以往南打后勤人员需要的会少很多,比如在淮南打仗,十万大军只需要二十万左右的后勤人员。
可如果往北打,十万大军至少需要四十万左右的后勤人员乃至更多,因为河流少,水网不如南方发达,水流量普遍小,运输量草辎重更加依靠人和牲畜。
这也是南方历来很难抵挡北方进攻的重要原因之一,北方往南打,越打后勤压力越小;南方往北打,越打后勤压力越大。
所以先修河道,让更多的船能和大军一起往北,可以有效缓解一部分后勤压力,虽然还是远远比不上打南方的方便,但至少能减少很多工作量。
这次朝廷出动的各路兵马加起来会有十万左右。
主力五万左右,阻击侧翼北汉需要两万,坐镇澶州两万,加上随行节度使军队。
所以大家认为保守估计也需要在河北征发二十五万民夫和州兵为大军后勤保障。
李谷则认为需要四十万,还需要预备队。
李谷的话很有说服力,他搞后勤经验丰富,高平、淮南、南平、武平几场大战都是李谷负责后勤供给。
所以他提出自己的专业见解:河北的河道太窄,水运并不完全可靠,主力还是要人和牲畜。
李谷还举例,万一一艘大船出事堵塞河道,根本不可能像是淮河、长江水域那样有数里宽阔的河面让你错开船,而是会直接堵死。
这时候就需要预备队抢救,否则可能影响前方大战,随意水运要想不堵就只有让船直接进渤海,那样依旧很难,要从海边补给大军,还是需要大量人和驮畜。
所以不管怎么考虑,他都觉得要想不出意外,只有完全排除水运影响,只考虑人力和畜力。
李谷说得有道理,但说法也极端了些。
众人慎重思考之后,也觉得李谷所言有理。
最终又经过商议,史从云敲定应该征发至少三十万民夫、州兵保证大军供给。
同时在开战前半年征发十万人左右,趁着开战之前赶紧抢修拓宽河北的河道,以让大船能进入渤海北上,或者从河道北上,减轻战时后勤压力。
至于疏通水道这事谁去办,众人都不约而同想到一个人——韩通。
......
这头十天的商议就让史从云有些心惊胆战,心惊的是战争的消耗。
这就是史从云所担心的消耗性战争,这和打南方是完全不同的,。
这还只是打河南北部,至少这里还有很多农田,还有不少百姓,每年产粮因为几十年战乱已经开始比不上江南蜀地,但依旧不少。
如果能一切顺利百战百胜的打下来,那也是有赚头的。
而像汉朝那样翻越燕山,深入草原大漠发起攻击,更不知道要消耗多少钱财粮食,人力物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