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开始即夭折-第3/4页





    姬松说完之后就不再多言,今日算是一场意外,他本来以为这些事情不会在李世民的时代发生,他是将希望寄托在了李承乾身上。别看李承乾现在乖的很,但只有姬松知道,他心中有多么的渴望建立功业。

    但今日既然说起,他也算是试探一番。能成当然好了,有着李世民背书,将来也算是减少了不少阻力。若是不成他也就有些失望罢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自己还年轻,等的起!

    “内阁和军部供朕咨询文武要政,三省主管政务实施,大理寺总理天下刑律之事,御史大夫主管百官监察。一环扣一环,简直不可思议!”

    李世民是何等眼光?当姬松说出各个部门的作用之后他就明白姬松的真正意思了,那就是文武分治,互不干涉!

    自古文武之争就是令天下政务大乱的根由,但姬松却想出这样解决矛盾的办法?

    之前不管是大唐,还是先秦,两汉,前隋,在文武上都是混淆不清。在很大程度上都有出将入相的说法。

    在外为大将,在内为宰相。

    但这样的后果就是权臣当道,稍有不慎,或者主少国疑之际就是天变之时。

    现在姬松所说的文武分治之法却是让他眼前一亮,好似找到了问题的根源一般,豁然开朗。

    “哈哈哈,好啊,好一个文武分治,这才是我大唐该走的路啊!”

    就这么会儿功夫,他就已经想到了好几个不同的思路,以前很多想不通的事情,现在就想拨开迷雾见真身一般。

    房玄龄和杜如晦想说什么却不知道该怎么说,姬松的办法确实是极好的,要是施行的好,说不定就能解决之前所有朝代没有解决的文武之争。

    但这样一来他们文臣就显得弱势许多了,一旦不能插手军政,那他们的权势将减少许多。但这话能说吗?

    不能,一旦说了,你猜皇帝心里会怎么想?

    皇帝会想着你一个位极人臣的宰相还想插手军务?你想干什么?造反吗?

    所以他们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不但不能说,还要极力支持,不然皇帝心里就要不安了。

    “姬松,你继续..............”

    “咦?人呢?”

    就在回过神的李世民想要姬松再说清楚一点的时候,却发现姬松不见了?

    是的,在他们沉思的时候,姬松悄悄的走了。

    该说的都说了,不该说的也说了。他敢说,在房、杜两人还在宰相位置上的时候,自己就只能在兵部尚书的位子上坐着,一旦有异动,必然迎来他们极力打压。

    这不是人情不人情的事情,这已经是意识形态的问题了。

    同样也是自身信念之间的较量,姬松现在实在没必要和他们硬碰硬,等,等到他们时代彻底过去,自己的时代到来,那时候才是自己理念实施的最好时机。

    大唐还需要积累,还需要不断的完善,而他们在知道自己的理念之后,必然会在这方面下功夫,虽然是防着自己,但也会给自己积累很多宝贵的经验。

    这不是一个人战斗,而是一个群体,一个意识形态转变的战斗。胜者或许不会被世人铭记,败者也不会有性命之忧,但却失了自身的理念,这比杀了他们还要让人难受!

    为什么年轻学子会和老时代的人发生激烈的冲突?别人不明白,难道姬松还不明白?书院,是书院的存在让他们有了解放思想的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