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96、取石碑(2)



  0396、取石碑(2)

  回到凤城,老兵军师陶潜把凤山上发生之事给大将军吴世琮作了汇报,也把召集好大一部分当地百姓参与到凤山上四十八座寺庙建设之事告知大将军。

  大将军吴世琮一向对老兵军师陶潜比较尊重,对于军师提出的建议和方法,他都会虚惊接受并认真执行。建立凤山上四十八座庙宇,没有一些专门的工匠是肯定不行的。他同意军师陶潜的这种想法,表示完全支持。

  对于去锦城取石村之事。也是今天军师陶潜告诉大将军他才知道的。他原也以为只要在本地找一块石头就可以了,哪知,要一块石碑还这么麻烦。

  “不是说凤城里还有一家可以转卖石碑的吗?要不,我俩现在就过去看看。”

  “好!”

  大将军吴世琮带着军师陶潜,两人一起走到了凤城的街道上。不费多大的劲,就打听到了,城西某处,就是原来在整个凤城里转卖石村的地方。看来,凤城里好多人都知道这事。

  没半个时辰,两人就来到了这里。

  在一个不太当街的门面房前,看到了几块破损残缺的石碑,一个低矮的门面上还挂着一张木制的门牌,只是字迹不是很清晰了,就看到木牌上,断了一截的木板上刻着一颗‘碑’字。

  这是一个正在经营的门店吗?这门前怎么这么零乱。

  大将军吴世琮及军师陶潜走上前,低矮的门前布满了蜘蛛网,拨开蜘蛛网,吴世琮敲了敲门,没什么反应。又敲了好几下,旁边同样一个低矮的木门后面一个老者探出头来,看了看他俩,又准备把头缩回去。

  “大爷,这里没有人在住了吗?”

  吴世琮抓紧时间问。

  “你、你们要找谁?”

  大爷半闭着门,露出半个脸,道。

  “这一家,是凤城里做石碑生意的吗?”

  “是,可是,他们早已经不做了,人都走了。”

  “人都走了?走了多久?什么时候回来?”

  “回来?走得三四年了,不回来了。”

  “不回来了?他们去了哪里?不做石碑生意了吗?”

  “这年头,兵荒马乱的,连死人都没人埋,还有谁会去立石碑,没生意,人就走了。”

  说完,大爷准备关上门。吴世琮赶紧两步走了过去,站在了大爷面前,同时也阻止了他把门关上。大爷看了看眼前这两人,好像他也没认出这就是凤城里现在的大将军及军师爷。

  “你……还有事吗?”

  “大爷,您能告诉我,他去了哪里?我要怎么样才能找到他?”

  “你要找他?”

  “对,我要找他,要石碑。”

  “要石碑?”

  “嗯!”

  大爷看看,这门是关不上了,对方强制性的问话,他没办法拒绝。然后他从门内站了出来,道:

  “石碑,你看看,这还有一些,你看哪一块用得着的,你拿去就是,自从石碑老板走后,他剩下来的石碑就是这样被大家抬走的,不要钱。”

  两人环顾四周,是有很多石碑乱七八糟地躺在门面前后,除了断的、残的,还有一些还能用的石碑。可是,这些都是人家选剩下了,哪能达到吴世琮他们的要求。他们要的不是普通的石碑,就算是普通家用石碑都达不到他的要赤,更何况这些挑剩的、残缺的。四十八座寺庙,建立一座石碑,得比普通石碑高大很多。

  看了一周,吴世琮摇了摇头,道:

  “大爷,我要的不是这些,我要一块很高很大的石碑。大爷,您知道怎么能联系上他吗?”

  “这个,我还真不知道,这个石匠老板,来凤城做石碑已经得两代人了,只听说他家是锦城的,真没仔细打听他的住址。”

  “锦城县人?来凤城做石碑生意已经两代人了?那他为什么突然走了?”

  “还不是因为战乱。十几年前,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反清,占领了凤城。几年后,听说平西王的后人又打了回来,并且赶赴了清朝的县令。战争一来,死的人是多了,按理说,死人多,需要石碑的人也会越多。可是,来来回回的战乱,谁有心思去安葬死人,还给他们轰轰烈烈的立石碑。没有生意,他吃什么。就在听说大周后人赶走清朝县令时,没过多久,这家石碑生意老板就关门走人了,听说是回了锦城,但具体是不是,谁也不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