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疯狂的报复-第5/6页
李继隆并非贪生怕死之辈,作战勇猛在军中那是出了名的。然而,歧沟关之战,李继隆亲眼见证了辽军的强悍,作为先锋军,自己率军殿后还能安全撤下来,实属侥幸。
此时天寒地冻,弓弩都被冻上了,很难拉开,当他接到刘廷让部的战报,顿时陷入了极度的矛盾之中。大宋的两架战车,李继隆和李继宣,二李组合,所向披靡。如今,没有大将李继宣的辅佐,李继隆不知道自己能有多少胜算。
打仗不是拼命,与其全军覆没,不如避其锋芒,保存实力,他觉得现在带兵上去,必定会被辽军围困。一个落入烂泥潭的人,如果你也跳入泥潭去救他,只会双双送命,得不偿失。最终,李继隆断然拒绝前去救援,而是引兵退往乐寿(今河北献县)。
十一日,辽军发起猛烈进攻,刘廷让所部宋军,满怀希望地等待李继隆的援兵救命。御前忠佐神勇指挥使桑赞率所部力战,辽军源源不断地前来增援,宋军的援兵一个人影也没见到。从早晨杀到下午,宋军损失惨重,死者数万人,李敬源战死。
久候援军不至,宋兵孤立无援,精锐尽皆战死,所剩兵将无几,桑赞支持不住,率部抢先逃走;刘廷让被部下扶上战马,逃出生天,捡了一条命;高阳关都部署杨重进,被辽军生擒,下落不明。
此战,宋军几乎“全军陷没”,辽军也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国舅详稳挞烈哥、宫使萧打里两员大将战死。
君子馆之战,宋军没有统一调度,各自为战,被耶律休哥抓住了机会,造成了最后的惨败。
十三日,辽兵用宋兵的尸体筑成京观。将敌军尸骸高高堆起,封土夯实垒成方锥形高台,谓之筑“京观”。战胜一方打扫战场时,处理敌方尸体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掩埋和筑京观,古代打仗不可能带着铁锹,刨坑掩埋费时费力,效率太低,最省事的方法就是将尸体堆积起来,筑成京观。这只是京观的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比较残忍的,就是把战败者的头颅割下来,堆积成塔。筑“京观”既是对敌国最好的震慑,又可以昭示炫耀自己的武力,耶律休哥每次打胜,必筑“京观”,炫耀自己的战绩。
◆ 全线溃败
兵败如山倒,残存亦末路。
极寒的天气,单薄的衣衫,人马冻死者相望,河北宋军完全丧失了斗志,竟然用未习战斗的乡民守御。《续资治通鉴》载,“时沿边疮痍之卒不满万,计料乡民为兵,皆白徒,未尝习战,故辽师所至长驱,其势益振。”
辽军乘胜扩大战果,分兵前来略地,如入无人之境,契丹战神耶律休哥再一次成为宋人挥之不去的噩梦,邢州、深州、祁州、德州,先后被辽军攻破。辽军攻打深州(今河北衡水深州)时,因为深州宋军投降不及时,守将以下官员全部遭到诛杀,辽主放纵士兵大肆抢掠。《辽史》载:“时宋人欲止儿啼,乃曰:‘于越至矣!’”
博州监军马知节得知刘廷让兵败,料定辽军一定不会善罢甘休,于是集合丁壮,修治城池,修补战具,储积粮草,十五天时间就准备妥当。官吏百姓认为他多此一举,对他发动劳役颇有微词。不久,辽军果然打来,见城中有备,便放弃攻打,避开而去,众人这才叹服马知节未雨绸缪。
到了雍熙四年(987)年正月,辽军又连破束城(今河北河间市束城镇)、文安(河北廊坊市文安县),辽兵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民不聊生。
宋军一路狂败,耶律休哥没想到宋军这么不禁打,契丹人再一次迎来了“灭国后晋”时期的好牌,耶律休哥誓要马踏中原,至少也要把辽国边界推到黄河一线。
此次南征,萧太后的目的只是教训和报复宋人,目的达到了,辽军的士气空前高涨。所谓物极必反,“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她决定见好就收,立即传令下去,大军不要再向前进发,调转马头,撤军班师。
萧太后下令班师,真实的原因,并非是妇人之仁,而是辽军在山西战场遇到了麻烦。
辽军主力在东线进攻望都、瀛洲的同时,总管山后方面军事的北院大王耶律蒲奴宁作为牵制力量,也发动山西方面的攻势,率军自胡谷,兵临代州城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