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衡轭-第3/4页



    次日一早,便有军报送来。

    哨骑探知,大约是奉了文聘的调令,汉寿的军马中有一部开始向长沙

    郡方向运动,并又有武陵、南郡等各地的军马也逐渐开始朝汉寿一带集结的态势。

    如此一来,长沙郡的敌人就大致形成了两条战线,前线是临湘、汉寿,以防守态势为主;后边是正在赶去的其他军马,可以预想,待荆州的军马赶到,文聘十有**,必会由防御转变为攻势。

    王政与前线下达军令,既定部署不变,短期内,仍然以围临湘、引诱汉寿一带敌人驰援、从而打援为主,若敌人不动,则可改打援为攻城。总之,无论打援成功与否,务必要在荆州的兵马全数集结之前攻下临湘城!

    打下临湘,就等同卡住了南郡、武陵等地荆州军的脖子,在未来可预见的激战中,天军就能占据较大的先手主动权。

    另外,在遥控指挥临湘战事的同时,王政这边也在和庐江的周瑜不断书信来往,沟通这一路对江夏黄祖的战事,毕竟从一开始他在南征荆州上就准备水陆并进,两路齐发。

    一边是明攻,一边是暗袭,明攻的对手是文聘和张羡,而暗袭的对象则是荆州的另一位大将黄祖,这两人加上黄忠,正是东汉末年荆州籍的三大名将,这一次却因王政要上演一场同室操戈!

    庐江这边厉兵秣马之际,不过两日功夫,临湘的战局就又出现了变化,却是黄忠突然传来一封军报。

    黄忠既然身在前线,那么从某种程度上说,他就比王政还要清楚敌人的动态,自文聘去到汉寿,临湘附近的长沙军就全部动了起来,接二连三地开至汉寿、临湘沿线,黄忠和周泰自然也要商议如何应对,周泰认为,在这个时候需要对临湘继续做出一些恐吓的动作了,不然让城内的守军看援军持续来到,必定会士气振奋。

    这番分析倒也有理,所谓此消彼长,敌人一旦士气振奋,扬州的军马也许就有可能士气低落,在这个时候,给敌人一点恐吓,也算是振奋一下本部的斗志,黄忠思忖片刻,便同意了。

    随后周泰便令人写了一封信,同样的内容写了数百封,一阵箭雨,悉数射入城内,这其实也是攻城的惯计,毕竟人人皆知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张羡得信,展开观看,见上边没写几行,大意写道:以惴惴临湘五里之城,十里之郭,焉能抵我十万虎贲?先顺者赏,敌之者诛。不降则屠!

    这牛皮吹的,如今世人皆知,掩有九郡之地的王政的确实力雄厚,或许真能召集十万虎贲,但临湘城下才有多少?

    再说了,能调集十万,不代表他他可全部拿来攻打临湘啊!

    张羡几乎可以肯定,这绝对是周泰故意在夸大其词,想以此来动摇他的军心,不过他能明白却不代表普通百姓不会轻信,当即便道:「传令下去,无论百姓士卒,有得敌人之信件者,需得立刻上交,不得私留!」

    「诺。」

    「城外黄巾贼布阵如何?」为了振奋人心,高举大义,如今王政的军马在临湘城内再次回到了曾经熟悉的称呼。

    「贼将魏延部已然来到,与徐方部合军一处,驻扎在城南,约有万数,另外黄忠、周泰部则驻扎在城北,约有五六千余,总计不到两万人。」

    「汉寿的消息如何?」

    「文将军已传下军令,让太守死守城池,不可轻易出城。」樊令说道:「其他郡县的援军正夜以继日赶来汉寿、临湘,目前总计援军两万余人。如果再加上江夏黄祖那边可随时调动的军队,此次来援我城的人马约有三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