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一焰天来-第2/5页





    “下邳既然出兵了,”吴胜道:“咱们接下来就要考虑第二点了。”

    “哪一点?”李仁带头问道。

    吴胜指着地图,森然道:“自然是想法子让刘备军主动走进咱们的设伏点了!”

    此时帅帐外,夜风卷旗,尽是凛冽杀气。

    ......

    吴胜的这个计策,有一个最大的问题,便是刘备军其实可以选择不走路过司镇山的这一路。

    作为霸王的故里,在未来的天朝后世,下相有一个外号,叫做“江北水乡,洪流走廊”。

    这是因为它地处淮河、沂沭泗流域的中下游,属于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更是南临洪泽湖,北靠骆马湖。

    而在这座城池的附近,更有着几条大河的支流,其中一条名叫支河的河流,正好处在下相和下邳之间。

    便在当夜,一支总人数约在百人的骑队从司镇山奔腾涌出,趁着月色迅速地接近前方的支河。

    第二日中午时,便抵达了支河河畔。

    正是吴胜派出的混合军,而他们的任务便是破坏支河上的三座石桥。

    这三座平均长约百米的石桥,最古老的和大汉同龄,最新的距今也有六七十年的历史了,自乱世拉开序幕之后,无论是之前的陶谦还是如今的州牧,大部分的精力更多是放在如何保住这块地盘上,便有不多的心思考虑民生内政,这种设施也肯定是排在最后,早已年久失修。

    而它们的存在,恰恰便能让刘备的援军有第二条路走!

    而只有把这三座桥全部破坏掉,刘备军要想过河,要么办法收集足够的渡船,要么就必须沿着上游多走至少一天半的路程,才能绕路通过。

    如果是不着急的话,官军大可以在原地休整,顺便收集船只一点点渡河,但很明显,如今的情况,急于驰援的刘备军不敢有任何耽搁,既然最近的一条路失败了,便只能选择走次一条的近路了。

    也正是吴胜想好的这一条路。

    这一条过司镇山的路。

    而在司镇山,则有一处绝地...

    一处狭长的峡谷,高约百米,而且两侧颇为陡峭,难以攀登。

    而吴胜等人,便在这里埋伏了多日了,更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一旦刘备军踏入这处绝地,便能从山谷两侧推下巨石封住出口和退路,嚷刘备军不仅进退失据,更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

    夜深人静之时。

    刘备等人探头远望良久,见城外一片漆黑,几十里外更是不见火光,似是那群黄巾贼的军营亦已全营熄登。

    此时此刻,整个天地唯二的光亮,除了头顶的明月,似乎便只有辕门处的气死风灯光芒映照,甚是显眼。

    差不多了。

    随着刘备一声令下,三更时分,数千人悄无声息地涌出城门,人不骑马,步行走出好远,才纵马疾驰,直奔东面而去。

    大军急行之下,待中午时已到达了支河的五里内,选了一处高地临时扎营。

    已是六月底了,酷暑之下,便再是十万火急,行军也要尽量避开正午的一个时辰,这无疑耽搁了不少时间。可这路人马的主将蒋蹈也知道,这是没办法的事。

    若是强烈要求手下士卒急行军,就算能更快地抵达下相城下,可还能剩下多少战斗力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