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听到这些,林峰微微惊愕!

  这是怎么了呢!

  问题已经堪称完美的解决了,剩下的涡轴八的涡轮叶片也开始加工了,且加工出来的叶片都合格,王总工应该十分轻松才对呀。

  他居然在叹气摇头。

  林峰表示不解,看了江海涛一眼,我们的江主任也只能摇一摇头,他同样也不明白为什么。

  王天放自己给出了答案。

  他又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学文,你说如果法国人当初同意将工装设计图纸,各种刀具设计图纸都给我们,是不是就不会出现今天这样的事情。”

  郑学文沉默,这个话题有一点沉重啊!

  涡轴八的整套技术都是从法国引进的,当初洽谈的时候答应给全套的技术图纸,结果,人家只给了基本的设计图纸,以及基本的工艺规程。

  为什么说是基本的工艺规程,而不是整套的工艺规程呢。

  很简单。

  他们所给的工艺规程只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没有包括每一道工序加工所需要的刀具设计图,工装夹具设计图纸等等。

  这些东西只能是凤凰厂自己去设计,难免就会出各种问题,毕竟双方的技术差距摆在那里。

  郑学文居然也轻轻叹了一口气。

  “是啊,我们花了大价钱,人家在技术上还是有所保留,一些东西就是不给我们。”

  王天放道,“吾辈需要努力,力争用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时间赶上去,不然,受制于人的滋味真的不好受啊。”

  郑学文点了点头,他完全同意这一点。

  林峰跟在两人的身后走了很长一段距离,直到一个岔路口才分开,他去406车间,王天放和郑学文去厂办大楼。

  一路听了很多,林峰的心情也有一点沉重起来。

  是啊!

  和欧美等航空工业强国相比,我们的水平起码落后三十年以上,必须要奋起直追才行。

  如欧美等国早就有他们自己的大功率涡轴发动机,功重比早就突破了10以上,单台发动机的功率也普遍能达到1000千瓦,甚至1500千瓦以上。

  我们呢。

  作为武装直升机动力的涡轴发动机还在起步阶段,好不容易引进的涡轴八发动机单台功率才400多千瓦,功重比也才5左右。

  再如涡扇发动机,差距就更大,人家的涡扇发动机在民用客机上的运用就不说了,单说军用领域。

  推重比普遍在10以上,推力普遍在10吨以上,如GE公司的F110发动机,最大推力12268daN.

  林峰心中想道,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回406车间的路上有点沉闷,走了足足两、三百米之后,还是林峰开口打破了这份沉闷。

  “江主任,我们厂的拉床真够落后的,连一台像样一点的拉床都没有。”

  江海涛身同感受,“是啊,全是六、七十年代进口的,其中还有一台五十年代的拉床,目前还在继续使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没有好的设备,一些零件单靠工人的技能水平和经验,那还是不行的。

  林峰询问道,“我们厂难道就没有考虑再进口一、两台好一点的拉床吗?”

  江海涛透露道,“已经有这方面的计划了,涡轴八第二阶段的技改资金已经到位了,听王总工说,这笔钱主要用来添置各种加工设备,包括一些进口设备。”

  “进口设备的清单之中,除了数控车床、数控加工中心,甚至包括五轴联动加工中心之外,其中还有一台重点设备,那就是进口一台数控拉床。”

  林峰高兴起来,“数控拉床好啊,这台拉床买回来之后应该是放在我们车间吧。”

  “对,买回来之后,主要用于加工各种涡轮盘的榫槽,涡桨六、涡轴八等发动机的涡轮盘都能在这台拉床上加工。”

  林峰高兴起来。

  这样的设备好啊!

  从江海涛的口中得知,这将是一台大行程的数控拉床,最大行程可以达到7米,目前基本上所有的涡轮盘都能一个行程拉削完成。

  一次性拉削完成,多爽啊!

  406车间现在有两台拉床,全是普通拉床,不是数控的,不但设备老旧,最大行程的也不过三米,拉削一个零件需要好几次才能完成,加工效率很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