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激气已能驱粉黛(五)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优劣性,明摆着就是,已经被淘汰了的,肯定就是最差的。

        这一点几乎已经然在座的人达成了共识。

        至于优点,也只有一样。

        那就是国祚很长,长到了可以看到两个国家的兴盛和衰亡。

        毕竟八百年啊。

        除了周朝之外,又有哪个明确有历史记载的朝代,达到了这个水准。

        又有哪一朝的帝王,不想追求这样的丰功伟绩?

        这也算是,儒学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从礼演化出来的儒,自然也有着其独到的一面,只是这种独到的一面恰恰会让整个朝代,陷入一个不休的轮回当中。

        没有人变法,打破这种循环的话。

        那么长久之下,朝代会变,只有儒学从来都不会变。

        “皇上可是要恢复井田制?”

        范景文略一思索,就开口问道。

        在一百多年前,也有一个人想要恢复上古制度,而那个人就是方孝孺,最后虽然民间传闻是诛十族。

        实际上,崇祯是看过秘密记录的。

        哪有那么严重。

        要是真的诛十族的话,可是会连整个皇族,也算在其中的。

        互相牵扯之下,现在朱家人,也不会是到处都是。

        范景文看得是王冲,问的却是崇祯。

        让坐在前面主持会议的王冲如坐针毡。

        在卫武军中,他是大会小会开过不少的,可要想主持现在这样的会议,还真都从来都没有过。

        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

        当然更多的就是怕。

        可要王冲来说,要是皇上不是默认了他搞出来的这个名堂,也肯定着急不起来这么多的朝臣。

        不过这些话,只能憋在自己的肚子里。

        不敢轻易地说出口。

        崇祯看到王冲转头过来想要询问。

        “今天的会议你来主持,朕只是旁听,不管有没有理,高宇顺你都给朕记下。”

        得不到帮助。

        王冲就两手一摊,看着发问的范景文苦笑道:“范大人,你觉得现在这样的大明,回的到井田制的时期吗?皇上让咱们讨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不是为了选择一种制度,来套在大明的身上,大明有大明的路子要走,这一点以前是,现在是,以后也是。”

        随即一收脸上的苦笑,严肃的接着道:“不合时宜的,总要被最合适的所替代,现在要要论的是分封制和郡县制概念,而不是其中最具体的那种条条框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