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三章 唐乾伐武



  “此次老夫出使大乾,就是为了武国之事而来!”

  文行庸也没有藏着掖着,直接跟顾维钧将事情挑明了。

  他此次出使大乾,就是为了与乾国联盟,收复故国江北之地。

  此话还要说道吴越国时期,唐乾两国都是源自于吴越,百多年前,吴越的领地主要在江北,江南这边也就是东到如今的东海北路一带,向西则是到赣西北路一带。

  吴越国自芙蓉夫人执政中兴几十年,后面的君王则是一代不如一代。

  国内动乱四起、民不聊生,正好在最后一任帝王的时候,出现了皇子争位的事件,唐国的祖上虞氏和乾国的钱氏崛起,分别扶持两位皇子登基,自此将吴越分裂为两个势力。

  后来唐国杀了自己扶植起来的傀儡自立唐国。

  乾国这边又经过一番斗争,以禅让方式建立了乾国。

  是以乾国总是对外称为正统,毕竟得国比之唐国要正一些。

  起初两国就是为此经常发生争端,你说我乱臣贼子,我说你沽名钓誉的。

  反正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偏偏打起来谁也占不了太大的便宜。

  前面几十年一直是唐国压着乾国打,后来唐国也衰落了就成了半斤八两。

  话说回来,武国又和这两国有什么仇怨呢?

  武国祖上是武、周、梁、晋四大国的前身魏国的臣子。

  魏国当初为中原第一强国,南征北战几乎险些统一了中原。

  是与古越国同一时代的超级大国,横压当世数百年。

  但是后来国内也是发生内乱,经过数十年的混战,分裂为许多的小国。

  其中武国就是在那个时期立国的,国都设在齐州,如今叫做龙城府。

  武国是魏国的名不经传的将门,从立国开始就极具攻击性。

  所以国号都叫做武国,并非是因为姓武才称的武国。

  武国立国之后,兼并了中原北部和东部的数个小国家。

  然后就将目标放在了唐乾两国的前身吴越国身上。

  先是武力夺取了两淮之地,又从西线夺取了淮南西路。

  将吴越国狠狠的按在地上摩擦摩擦再摩擦。

  后来又逢吴越国之机,挥师南下将吴越国的大本营江北路也给占了。

  将唐乾两国的祖上直接赶到大江以南,可谓是出尽了风头。

  若不是当时周国在北方崛起,说不定武国渡江南下也说不定。

  老钱的祖地常安就在江北,几战之后直接丢了老祖坟。

  唐国虞氏也好不到哪去,完全被压缩在江南东路一带。

  后来两国打不过武国,就开始向南发展,才有了如今的唐乾两国版图。

  如今武国内乱,唐国就就动了心思,打算联合乾国去攻打武国。

  将江北和淮南西路的失地夺回来,这就是他们出使乾国的目的。

  顾维钧当即就明晰了所有,怪不得钱巽会难么高兴。

  原来是为了这件事,倒也能够说的过去了。

  李成因为江心洲的事情,将武国狠狠收拾了一顿,几乎将沿江的州县全都打了下来。

  转手卖给了老钱家。

  老钱家虽然花了钱,但是也得了实惠。

  土地先不说,反正也就是那么点地方。

  但是名声却落了不老少。

  收复江北失地,让钱巽的名声几乎比肩先祖。

  甚至还犹有过之,被称为中兴君主,堪比古代圣王。

  通过这件事情,钱巽将政治资本捞的足足的,还将钱坤踩在脚下不得翻身。

  这次若是真的能够借武国内乱之际,收复全部的江北失地,那他的位置绝对是铁瓷。

  钱坤再翻腾也不可能撼动他的地位,说不定还可借机将所有大权都收回来。

  钱巽如果不动心,那才是真的见了鬼了。

  而且收复江北,占据的是国之大义。

  就算谁想反对都不可能。

  钱坤都是一样,除非不要名声直接造反。

  但是这时候造反,无异于给钱巽递刀子。

  跟着他的人都不会同意的。

  如今看来,两国联盟之事已经是铁板钉钉了。

  如果没有大事,绝对不会产生变化。

  而文行庸此来,一是想要交好元国以及他这位驻乾总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