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叛逃-第3/4页



  城破成必然,他们不想无谓的去死。

  对此,尹奉无力回天。

  在心腹部曲的慷慨悲壮下,亲自拔刃而战,最终求仁得仁战死在乱兵中。

  关兴留下两千兵马让阎宇统领,看守俘虏及修缮防御工事等,仅让士卒们欢庆了一日,便急冲冲赶去与郑璞会合。

  二人合兵约莫近七千,骑卒仅两百甲骑与百余轻骑。

  面对扼住旱平川东面狭隘处的魏平八千兵力,又是好一阵的头疼。

  高垒深沟的魏平部,一直按兵不动,让郑璞等人无计可施。

  他们连佯装绕过魏平的营寨,前去攻打鹯阴塞的举动都做出来了,魏平依旧好整以暇、安之若素。

  意图很明显。

  魏平有足够的信心,徐质以五千兵马而守的鹯阴塞,汉军不可能攻下来。

  汉军若想去攻,那便去。

  他继续扼守着,让汉军进退不得。

  毕竟,汉军以区区七千兵马,是不可能撼动得了鹯阴塞的。

  留给他们只有两条路,要么自动罢兵归去,要么从陇右调遣更多兵马前来强攻。

  前一种结果,他便是完成了守备河西的职责;后一种结果,则是为关中的战场减轻了压力。

  只不过,他没有想到的是,郑璞回绝了丞相诸葛亮想遣军来助的来信。

  然也,丞相想遣兵来助。

  当马岱与关兴的战报传来乌氏县后,丞相让魏延领着本部走萧关回陇右,进发祖历县。

  安定郡已经没有战事了,已经被表请为凉州刺史的魏延,自然也要前来将自己的头衔变成实职。

  但郑璞觉得,魏延不宜过早前来河西。

  怕他督本部万余兵马前来,会引发魏平的警觉。

  万一让魏平觉得兵力悬殊、难以抗衡,引兵入了鹯阴塞驻守,那么绕后的姜维部就难奇袭得手了。

  他需要魏平在外面。

  先前频频试探着去攻打鹯阴塞,不过是为了让魏平坚信,鹯阴塞依旧坚不可摧罢了!

  正好趁着试探熟悉道路,待姜维部到来时顺利接应。

  怎么能让魏延部现在便过来,平添不确定的因素?

  因而,他给丞相回书信时,信誓旦旦,声称只要姜维部能顺利赶至,他便能将鹯阴塞给夺下来,无需增兵来援。

  丞相看罢,一笑了之。

  还很细心的,让魏延部押送了大量的粮秣前去祖历县驻扎,顺势将祖历城池修筑加高加固。

  “届时,文长能否无有后顾之忧攻伐河西四郡,皆在祖历县能否抵御住逆魏的反扑,当慎重之!”

  以逆魏若是得知鹯阴塞失守,必然发大兵来夺祖历县截断汉军粮道为由,让魏延没有了心切赶往鹯阴塞的理由。且十分用心的修筑防御工事,以及外围的戍围。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已然时夏六月了。

  天下局势又有了些变化。

  先是东吴那边。

  孙权先前派往辽东的大军,虽然被公孙渊阴袭并吞,但还是有个别人逃脱了诛杀。

  因为公孙渊谋划前,还寻了借口,将东吴的兵马给分散了。如中使秦旦、张群、杜德、黄强等及吏兵,是被公孙渊安置在玄菟郡。

  事发后,秦旦等欲发兵夺郡城却失败,便越城逃至高句丽。

  佯装他们是孙权遣来高句丽的使者,声称吴帝诏赐高句丽,但是被公孙渊夺走了。

  高句丽与公孙家族本来就有仇。

  从公孙度割据辽东开始,就频频出兵攻打高句丽。

  是故,高句丽王位宫得闻,大喜过往。

  以为得江东助力可共抗公孙渊,便遣使者将秦旦等人送回东吴,且奉表称臣,上贡貂皮千条、鹖鸡皮十具。

  待秦旦等归来,孙权皆拜校尉安抚,且再度遣使去封赏高句丽王位宫。

  亦怒公孙渊无信背盟,招集百官商议,想遣大军去讨伐辽东。

  当然了,他没有如愿。

  先前遣万余士卒去辽东,就被群臣力谏不可,如今更是群忿而争不可再度发兵。

  世家林立、将率画郡县养兵的江东,没有多少人愿意浮海去送死。

  再者,哪怕是复仇成功,辽东之地东吴也无法占据。

  何必劳师动众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