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蹈阵



  汉魏两军,于阳城之南的七十里外相遇。

  此地曾汉景帝时的牧马场,唤作唤作呼池苑;汉平帝改设为安民县,安置流民;于安帝永初五年废,归属汧县、隶右扶风。

  不管岁月如何变迁,这片曾作为牧马场的地方,地势一直都很平坦。

  是个两军鏖战、身膏野革的好地方。

  无论骑卒还是步卒,皆有足够的腾挪迂回的空间。

  也是十分考验临阵决机的地方。

  开阔的视野,让两军督将对兵马的调度,彼此都可以一览无遗。

  魏军早就得斥候禀报,知道了魏延领军折道而来。

  此时,费曜已然领军赶至汇合,亦当仁不让的接过了战事的指挥权。

  他领兵虽五千有余,但官职乃后将军。

  且他领军在雍凉二州征伐时,夏侯霸及徐邈都尚未踏足关陇呢。

  只不过,事到如今,他也没有什么好指挥的。尽起大军前来,而敌昂扬来战,他们唯有的选择便是逆战。

  因为平坦的地形让他们避无可避。

  若是退兵,则是将会引发士卒士气崩溃。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试问,先前在安定郡扼守城池避而不战,已然让军中士卒觉得难敌汉军;如今鼓噪士气而来,却望风而逃,那些士卒当如何作想?

  汉将军魏延若是回军攻打安定各县,他们还有多少悍不畏死的勇气?

  尤其是,汇聚在此的魏军,兵力将近三万!

  而汉军才两万多一点。

  唯一令人担忧的,便是魏军士卒良莠不齐了。

  鲜卑秃发部的游骑,扰边掳掠尚可,决死鏖战便弱了几分。

  而步卒,雍州刺史徐邈所领的五千郡兵,护送粮秣辎重十分尽责,两军对垒而战,权当是壮声势吧。

  将军夏侯霸所领的一万五千人,倒是可堪一战。

  大司马曹真最初授予他五千本部,都是军中老卒,其余近万人都是后来招募的,但也历经了两三年的演武操劳,行伍觉悟与勇气都不缺。

  至于后将军费曜的本部嘛........

  乃是曹魏的精锐。

  他与魏平、戴凌三人,曾是曹真直属麾下的前驱之将。

  每一次雍凉战事,他们三人都不曾缺席,也是曹魏赖以镇压与威慑不臣者的倚仗。

  各自的本部皆五千有余,其中甲胄俱全的士卒,便占了全军的十之三!

  这是令无数将率都羡慕的比率。

  比如夏侯霸所领的一万五千士卒,甲胄俱全者不过千人,不足十之一。

  此还是曹真看在他乃魏国功勋之后,特别优待的结果——他的副将,乃是魏国故右将军徐晃之子徐盖,军中千余甲士的真正督将。

  是故,针对敌我优劣后,费曜的调度也十分得当。

  他将鲜卑秃发部的首领秃发寿阗寻来,让他领军去拦截汉军的骑兵。

  不要求他能击灭汉骑军,仅要求能牵制住,不让汉骑兵在双方步卒大战之时,从侧攻击魏国的阵型,引发士卒崩溃即可。

  且杀气腾腾的盯着秃发寿阗双眸,曰:

  “若有一逆蜀骑兵来扰阵,我以军法斩汝族人一什!若有一什逆蜀骑兵来冲阵,我以军法战汝族人一屯!若逆蜀骑兵一屯来冲阵,我必奏禀大司马,将汝族定居在右扶风的妇孺,皆迁徙入中原腹地各州郡分散编户!”

  亦让秃发寿阗心中凛然。

  他终究还是迎来了,魏国的图穷匕见。

  部落妇孺及牛羊皆暴露在数万魏国士卒的刀兵下,让他失去了抵抗魏国将令的勇气。

  这是迁入肥沃关中的代价。

  抑或者说,昔年魏雒阳庙堂的衮衮诸公,定下将他们迁徙入塞决策之时,本就藏着将他们吞掉的居心。

  如今,只不过是因为战事紧急,所以提前泄露了本意而已。

  “诺。”

  很恭敬的应诺,秃发寿阗脸庞上神情不变,干净利索的转身离去。

  受制于人,多争反而对自身不利。

  且先从之吧。

  待战事罢了再作打算。

  归来呵斥族人,缓缓驱马迎敌而去的秃发寿阗,已然是满脸阴鸷。

  虽然费曜给以他的任务,并不难。

  以五千游骑牵制汉军三千骑,真不算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