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八章 南国荔枝-第2/3页



  杨牧云吃饱喝足后,她们收拾盆筷退了下去。

  待她们两人关上门离去后,郑玉似笑非笑的看着他道:“吃饱了吗?”

  “嗯,饱了。”杨牧云拍拍自己的肚子。

  “自古道,饱暖生yin欲,”郑玉眨了眨眸子,“杨大人不留下她们伺候你么?”

  “有你在也就够了,”杨牧云笑笑,“她们两个我可消受不起。”刚一出口,便觉这话说的有些轻佻,对郑玉一个姑娘家甚是不妥。眼神有些不安起来。

  郑玉“呸”的一声,俏脸登时一红。

  ————————————

  等李岘和郎宣抚使带来了清化路的援军,已是三日后了。而陶吕猜领着芒虎蛮的人马早在几日前便撤回了哀牢。

  见吴氏玉瑶和黎思诚无恙,郎宣抚使悬着的心便放了下来,王妃和平原郡公在他管辖的地界出了事情,他知道自己的下场是什么。为保她们周全,郎宣抚使极力劝说吴氏玉瑶母子随他回清化府,可淑妃娘娘不为所动,坚持留在董滂社,郎宣抚使无奈,只得留下五百兵马,带着其他人回清化府了。

  自此以后,再也没有蛮兵出现在董滂社。杨牧云练兵之余,心中也颇有些无聊。

  这日,他正在院中闲坐,和郑玉说着话,忽然见阿芙和阿妍兴冲冲的走了进来。

  “大人,郑姑娘,”还是阿芙先开了口,“外面山上园子里的荔枝熟了,阿桑姐传王妃娘娘的话说请大人和郑姑娘过去摘荔枝呢?”

  “荔枝?”杨牧云怔了怔,对于荔枝,他只是从书上的诗句了解过这种水果,大明的江南是不产荔枝的,自小在湖州府长大的他自然没有见过,在湖州府学时听先生讲什么“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等诗句时就对此物产生了向往。

  “喂,你愣什么?”郑玉也来了兴致,“难道还要让娘娘亲自来请你吗?”

  ......

  董滂社东南河对岸的一座小山上种满了荔枝树,河并不宽,水也不深,踩到最深处也不过到人的大腿根那儿,跋涉可过。

  杨牧云让李岘率一队兵马守在小山周围,自己陪着吴氏玉瑶和黎思诚径直朝山上而来。

  山上满是高低不等、大小不一的荔枝树,郁郁葱葱,苍翠欲滴的枝叶上挂满了一串串紫红色玛瑙般的荔枝果,把枝头都给压弯了。

  黎思诚童心未泯,呼喊着跑上前去,抱住一根几乎压弯到地面上的树枝使劲扯了起来,枝叶和荔枝簌簌而下。吴氏玉瑶笑着上前,教儿子如何去摘上面的荔枝。

  “牧云,”郑玉指向一颗挂满了红彤彤果实的荔枝树说,“我们去那里摘吧!”

  杨牧云笑着点了点头,对阿芙和阿妍说道:“你们一起去摘,看谁摘得多。”

  山上的荔枝园里,响彻着少女们的欢笑声。

  一串串饱满的荔枝被摘下来放入了竹筐里。

  “来,牧云,”郑玉将一个剥了壳的荔枝递至杨牧云的嘴边,一脸柔情道:“尝尝我摘的荔枝甜不甜。”

  看着晶莹剔透的果肉,杨牧云忍不住张开口将整个咬在嘴里。甘甜如蜜的汁水从舌尖流到了心里。

  “好甜!”杨牧云赞了一声,“怪不得苏东坡曾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如今一尝,果名不虚传!”

  “你喜欢的话,我天天剥给你吃!”郑玉深深望了他一眼说道。

  杨牧云心中一动,忽听一声尖叫,他侧目看去,只见吴氏玉瑶一脸焦急的朝一棵荔枝树上看去。

  原来,黎思诚为摘树上的荔枝,越爬越高,都快到树的顶端了,那里离地面足有两丈有余,一般人摔下来不堪设想,难怪吴氏玉瑶花容失色了。

  “阿诚,你快下来,上面危险!”吴氏玉瑶在下面大声叫道。

  “阿娘,您别担心,我摘下这一串就下来。”黎思诚对母亲的话充耳不闻,一手抓着树枝,在树干上踮着脚尖伸出另一只手去摘一串位于树顶端的荔枝。忽然脚下一滑,整个人自几丈高的树上摔落。

  下面发生一片惊呼,突然一个人影闪电般的飞跃至半空,伸出双臂将一脸惊惧的黎思诚接住,然后身形在空中连转了几个圈落下地来,姿态优美之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