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七章 安南世子-第2/3页



  “你很能干,”黎元龙道:“太尉与大都督都对你赞誉有加,孤观你也非常人。尤其是带兵,不过短短时间就把神武卫整肃一新,不容易啊!”

  “臣资历尚浅,当不得如此赞誉,”杨牧云道:“方才臣对三殿下亲自执杖,手重了些,请王上降罪!”

  “杨卿不必自责,”黎元龙微微一笑,“孤看得出来,你手下留情,虽然打得阿基皮开肉绽,但孤知道,他伤的并不重。这不过是打给孤看的,而且你每一板间隔不短,看来是料定孤会派人制止,对不对?”

  “臣不敢,”杨牧云垂首道:“三殿下行为虽有不妥,但二十板子有些重了,请王上明鉴!”

  “孤只不过是想杀杀他骄横的气焰,”黎元龙道:“省的他以后再惹出事端。”话音一转,“不要再提他了,孤问你,孤的这几个儿子你都见了,觉得如何啊?”

  杨牧云听了心中跳了一下,这可不好回答,忙道:“臣只是一个四品都统制,如何能谈及王上的家事?殿下们不是臣可以置喙的。”

  “这里只有你和孤,你胆说无妨,”黎元龙道:“孤决不会怪罪于你。”

  “王上,”杨牧云仍然言辞闪烁,“您春秋正盛,殿下们尚且年幼,谈论起来还为时尚早啊!”

  “唔......”黎元龙轻轻吁了一口气,“朝臣们又上表请立世子了,孤不好一再回避,但又不好决断,因此想听听杨卿的意见。”

  “臣只是个带兵的,”杨牧云推脱道:“这样的大事臣不好说。”

  “东京诸卫的将领中,唯杨卿是读过书的,引经据典,见识不凡,”黎元龙道:“非一般粗鄙武夫,因此见解应该与常人不同,孤只是想听一听你心中所想,你就不必再推辞了。”

  “王上,”杨牧云见避无可避,只得硬着头皮道:“大明天子立嗣,依据的是皇明祖训,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才能使得国祚绵长,社稷相安呐!”

  “未见得吧?”黎元龙轻轻一笑,说道:“孤闻大明太祖皇帝驾崩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他的叔叔们不服,燕王打着靖难的旗号起兵,历经四年,攻入京都。得继大统,是为太宗。后太宗崩逝,仁宗继位不到一年也撒手人寰,继而宣宗立,他的叔叔汉王也学太宗欲起兵靖难,可是却失败了。成王败寇啊!不值一提。他们又哪里遵照什么皇明祖训了?天朝大国如此,我大越与其相比,不过一小国,禁不起这样的动荡啊!”

  “王上忧虑的是,”杨牧云道:“容臣多一句嘴,后宫已立王后,而王后又有了三殿下。若王上属意他人为世子,那将置王后于何地?”

  “哦?”黎元龙额头微微蹙起,“你的意思是欲立世子,先把王后给废了?”

  “臣不敢,”杨牧云一听这话脑门一绷,连忙道:“臣只是为大越社稷着想,别无他意。”

  “你说的不错,”黎元龙深深叹了口气,“就算孤有别的想法,王后也断不会让她人之子成为世子的。”

  杨牧云默然垂首。

  “杨卿觉得邦基可堪造就么?”黎元龙又问。

  “臣不敢说。”

  “你但讲无妨,孤赦你无罪。”

  “王上,”杨牧云道:“臣斗胆问一句,朝中支持三殿下为世子的人应该不少吧?”

  “这个你不必问,”黎元龙道:“你只管说说自己的想法。”

  “是,”杨牧云侃侃言道:“三殿下乃王后亲生,占据宗法之理。朝中大臣纵然反对,也不好提出有力依据。况且......”

  “况且什么?”

  “况且三殿下有阮相支持,王上不可不虑啊!”

  “你是说孤还要看阮炽的脸色不成?”黎元龙脸色微动。

  “王上,”杨牧云道:“如今大越立国不过二十年,与外界的关系未稳,尤其是和大明......若是能得到大明的支持,王上还有什么顾虑的呢!”

  “嗯......”黎元龙陷入了深深的思绪之中,忽然抬头看向杨牧云,“杨卿在大明可有办法见到大明皇帝吗?”

  “臣惭愧,”杨牧云道:“臣在大明微不足道,如何能上达天听呢!”

  “杨卿何必过谦,”黎元龙笑了笑道:“那日你带了大明王总督身边的方参将来做成了一件大事。可见还是很有办法的。我大越愿为大明藩属,希望大明能够接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