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警部大臣-第2/3页





        “这警部的重担,朕就交于你了,差事好好去办,遇到拿不定的的事,尽可入宫来向朕讨教,不要去盲目决断。”

        “记住,凡是触犯了大明律法,落下罪行之人,一个都不能放过,不管是什么人。”

        拜别了皇帝退出文华殿后,郭应麒重重的松了一口气。

        他郭家翻身的机会来了,他必然要牢牢的把握住。

        只要这桩差事办好了,他郭家必然就能改变现状。

        而朱由校在确定了警部大臣的人选后,就开始着手规划起了北京城的改造。

        作为大明的都城,京师比起南京来,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不管是政治还是经济,都无法和南京相媲美。

        也就军事方面胜于南京而已。

        这样的情况可不行,北方必须要有一个经济和政治实力强大的城市来作为领头羊。

        而且朱由校现在开疆拓土的目的地集中于蒙古高原以及东北,更需要一个强大的后勤基地。

        因此发展民间的手工制造业业,创造就业机会,迫在眉睫。

        其实现在的江南,手工制造业已经很发达了。

        许多的豪族大户,以及商人们,靠着沿海的便捷,他们与西洋人的生意做的是热火朝天。

        棉纺织业、丝织业、陶瓷业、造纸以及矿织业等等,发展的极为迅速,已经基本完善了,形成了稳固的产业链。

        而北方呢,这些是一点也没有涉及,老百姓还在靠着种地过日子呢,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完全不像是一个国家。

        所以首先就得先重点改造京师,等京师富裕起来了,再去带动周边的城市。

        为此他不惜花大价钱来给京师搞一次全面的改造。

        外城被他划分出了三个主要区域,即手工业区,以及民居区,还有商业区。

        他画了一副草图,然后宣了工部的官员入宫,就以他的这副草图进行了改进和优化。

        经过近两个时辰的商议,图纸经过反复的修改以及重画后,终于是确定了下来。

        而后他又以顾秉谦为钦差大臣,携带着圣旨南下,准备以招募和迁徙的方式。

        将南方那些有过手工制造经验的老手,以及所有的工具机械,和工艺手法,弄一批到京师来。

        并下了一道旨意给南京六部,要全力的配合顾秉谦。

        这些事安排好了之后,朱由校又着手处理起了边塞军事。

        建奴虽说不是大患,可也不能因此而掉以轻心。

        毕竟这个时代的建奴八旗,还是有着强悍的战斗力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