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皇家商会-第2/3页





        而这也是朱由校留下了不少商户的原因,商人虽然狡猾奸诈,唯利是图,可要对付他们简单的很。

        都不用他这个皇帝过问,随便派个有实权的官员,  就能把他们整的死去活来。

        正所谓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斗嘛。

        组建商会的想法,朱由校早就有了,只是一直没有时间,也没有合适的人去落实而已。

        农业百姓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可工商业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靠着种小麦和水稻一年能挣几个钱?做生意才是王道。

        大明朝的商业还是不错的,沿海地区甚至到了发达的程度。

        历史上崇祯年间北方和中原打的死去活来,甚至到了千里无人烟的地步。

        而东南几省呢,就好似世外桃源一般,虽然没有多好,但老百姓的温饱问题,还勉强过得去。

        而那些徽商、盐商、浙商等,就更不用说了,个个都是富得流油。

        这些人,朱由校自然是要全部清理的,可惜他现在分身乏术,北方还有一大堆事没处理呢。

        北方的商业虽然远远不及南方,可也不代表他不需要,就会放弃。

        而且就目前的情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掌控北方的商业比南方更为重要。

        只要控制了北方的商业,那就相当于掐死了蒙古人七寸命门,还可以借此打击压制那些阳奉阴违的边将,可谓一举两得。

        虽然他抄了这么多官员和大户家,有着六七千万两的存款,可大明朝还是穷的叮当响,国库依然是空的。

        如果不是他每次分一些好处给户部,就他现在的这个折腾程度,国家财务早就崩溃了。

        国库没有钱,很多事都干不了,比如征剿建奴,北伐草原彻底消灭蒙古部落。

        这样规模的军事的行动,是要无数的钱粮来铺路的,没有钱粮,一切都是空谈。

        既然现在无法出关远征,那就只能另辟蹊径,以此来稳住那些蒙古人,间接控制他们了。

        大明朝与蒙古反复拉锯了两百多年,一直到嘉靖二十九年,因为互市的问题,俺答汗再次集结蒙古大军大打出手。

        搞了个庚戌之变,兵临北京城下,逼的嘉靖帝只能许诺永开互市,给了不少好处,大明与蒙古的问题才算是稳定了下来。

        互市是什么,归根结底不还是商业嘛。

        蒙古人对于关内的茶叶、粮食、盐这些是急需的。

        既然如此,他就可以在这个上面想办法做文章了。

        虽然漠南草原乱成了一锅粥,可西北和河套地区还有土默特等几十个蒙古部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