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以身作饵



        到了这种时候,朱由校觉得,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了。

        众将听完皇帝的分析和收集的情报,都是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

        杨洪居然有这么大的胆子,居然敢勾结朝臣和蒙古人,欲行大逆不道之事。

        “杨洪虽然要处理掉,但不是首要,  不着急。”

        “以朕来看,这些蒙古人就是来给他打头阵的,估摸着他此刻正在大同城里,等着我们与蒙古人交战的消息,好下决心做判断呢。”

        直接扯旗造反,朱由校相信杨洪还没有这个胆子,  也没有这个能力。

        大明朝立国两百多年,还从来没有过官员武将造反的先例,最多也就是跑路去敌人那里而已。

        而且大同的几万边军,也不是他杨洪的私兵,只是现在被蒙在鼓里,稀里糊涂的不明事理而已。

        而那些蒙古人呢,朱由校早就想把他们扫了,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而已。

        对这些降而复叛的狗东西,朱由校可是一点好感都没有。

        既然现在送上门来了,那他就没有放过的道理,只不过是把日期提前了而已。

        “陛下,既然杨洪已有反像,臣的建议是,先将大同稳定好,然后调动大同之军,前后夹击鞑虏,这样可添加胜算。”

        “不如臣带些兵马绕道疾速赶往大同,先拿下那杨洪,掌控住大同兵权如何?”

        李文胜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建议,实在是现在局势不明,  而皇帝又在军中,让得他们都有一种投鼠忌器的感觉。

        朱由校则不以为然,淡淡的说道:

        “不必了,不过是两三万送死之人而已,朕这五万羽林军吃掉他们绰绰有余。”

        “到了这种地步,你觉得那杨洪还能听朕的诏令不成?”

        “朕派去传旨的锦衣卫,这么多天了一点消息都没有,你以为你还能进得大同城?”

        “你如果兵带的少了,出去之后恐怕死都不知道死的。”

        “敌在暗我们在明的形势下,不管什么事,时刻都要小心谨慎,免得被钻了空子。”

        “如今我们已经知道了蒙古各部的入侵人数以及大概位置,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很大的优势。”

        “现在该议的,是怎么才能吃掉他们,其他的就不用担心了。”

        “至于那杨洪,等解决了这些蒙古人后,再去解决他,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  不要心急。”

        听到皇帝这么自信的话语,  众将心里也安心不少。

        陛下可是军事天才,  对战场局势的判断,以及战略战术安排方面还从来没有失过手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