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来袭-第3/4页





        这一场起义持续了很久,史书原文记载是,东南五省震动,国朝大乱。

        后世史学家中有人评价,这场起义第一次动摇了明朝的统治根基,因为规模真的很大,比崇祯初年大多了。

        明英宗从各地以及京营中调集十多万大军,打了两年多才堪堪控制住。(其中京营抽调了两万,史书原文记载,不信自己去看明实录和国榷这些)

        这十几万大军在东南平乱驻扎了很久,一直到景泰年间才抽走了主力支援京师。

        正统十三年前后,湖广爆发大规模苗乱,明英宗又调兵南下平乱。(京营又调三万)(已经八万了啊,牢记这个数字,这是重点)

        这支军队一直打到景泰年才把苗乱平定。

        这是国内的大型战争,现在就说国外的。

        正统年间,明军数次出塞北征,爆发了两次规模比较大的战役,分别打的是兀良哈和鞑靼,直接被明军干碎。

        由此可见,明军战斗力非常强。

        而此时的瓦剌,还是鞑靼的小弟。

        重点来了啊,正统十一年,明英宗朱祁镇,用自己的钱赏赐京营,京营在册的人数是二十二万,看清楚啊,是二十二万,这是官方记载,不管是明史、明实录、国榷,都是这么记载的,绝对的真实。

        正统十四年初,明英宗任命广安伯为都督,从京营带走了两万兵驻扎大同。

        好了,正统十四年到了,这一年是土木堡年。

        此时的北京城,把那些抽调出去的军队减去,京营还有十二万兵。

        这可还没有算空响和其他老弱病残。

        就算现在的北京城还有十二万精兵,可根据北京保卫战的记载,在爆发战争之前,北京城还有五六万兵。(没有算增援兵马)

        由此可以推断出,英宗亲征的军队真实人数,应该在五到六万左右。

        所谓的土木堡五十万精锐和二十万精锐全军覆没的谣言,是不是不攻自破了?

        土木堡之变,明军并没有全军覆没,顶天死了不到两万人。

        首先第一点,明英宗是在土木堡之变发生后的第三天,才遇到也先的。(英宗实录第一百八十一卷)

        (原文记载)“也先闻车驾来,惊愕未信。”

        而土木堡事变时,朱祁镇身边只有不到两万人,为什么呢?

        因为英宗被一封军报骗了,正在英宗准备回京时,突然收到瓦剌来犯的消息,明英宗当即下令迎战。

        英宗实录一百八十一卷:

        “庚申车驾将发宣府谍报虏众袭我军后遂驻跸遣恭顺侯吴克忠为后拒克忠力战败没将晚报至又遣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领官军四万赴之勇绶至鹞儿岭冒险而进遇虏伏发亦陷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