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九章 后续-第2/3页





  周梁淑怡来自无线,与无线的老班底彼此熟悉,且关系良好。更加之有银弹为饵,无线的新老职员艺员,岂能不怦然心动?一待契满,劳燕分飞。

  面对着亚视的挖角攻势,无线人心浮动,六叔却岿然不动。谁都知道,亚视是“血本银弹”,无线只需紧缩一点股东的红利,以银博银,就会把亚视的银弹打得鲜血四溅。

  邵老板却不是这么想的,开高酬留人,等于放他身上的血——六叔把影城养成的悭俭作风,也带到无线来。

  在他看来,艺员皆贪得无厌,有1万便想2万,得到2万更想3万,是无法满足他们的贪婪的。

  邵逸夫捧星著你一时,他捧出的星不知凡几。面对亚视的挖角,六叔并未惊慌失措,他相信他的回天之力,走了老角,可捧出新角,观众谁不爱看翡翠、明珠?爱屋及乌,观众也该会喜欢在翡翠、明珠亮相的新角。

  六叔确实捧出一些令观众追慕的新角,可亚视,既挖角,又捧角,双管齐下,在“卡士”上,就胜了无线一等。

  无线也放银弹,挽留旧员,把银锄挖到亚视老巢。不过无线的银锄分量不足,只挖到了亚视的后院——仅李兆熊等少许幕后人员投奔无线。

  而亚视,既挖后院,又拆门面——曾把汪明权、沈殿夏、郑少邱、李香琴、卢海鹏等无线一大串幕前台柱,召于亚视旗下。

  亚视在人才上,渐占上风,但付出的代价甚巨,赤字高企不下。挖角功臣周梁淑怡大权旁落,原因便是银弹过大过滥。

  1987年,郑语桐与李佳成、李兆集,以及荣氏组成华资财团,商议收购置地公司。

  这一年,香港股市牛气冲天,恒生指数创下历史新高峰,达3949.73点。

  华资财团吸纳了部分置地股票后,拉开收购战幕:宣布以每股十七港元的价格,全面收购置地。

  这对刚刚缓过一口气的西门·凯瑟克,不啻当头一棒。西门接受采访时,却又泰然自若:“大门总是敞开的,问题在于价格。”

  传媒猜测,可能西门与包伟仕自有锦囊妙计;更可能是,怡和准备撤退,正好趁此机会高价套现。

  正当华资财团与凯瑟克家族进行谈判,双方讨价还价,争论不休之际,1987年10月16日,美国华尔街股市突然狂泻,引发了全球大股灾。

  10月19日,周一,香港股市开市,港股暴跌421点。联交所主席李福兆下令停市4天。26日复市后,港股仍一泻千里。

  香港股市“残骸遍地”,地产笼罩在寒霜凄雨之中。所有的上市公司皆铩羽断翅,自顾不暇。收购行动偃旗息鼓。

  诚然,对上市公司来说,只是市值下跌,实际资产仍是原有的。因此,股灾受损最惨的是投资者,他们的资产即是股票。

  股市一片愁云惨雾,股价继续滑落。为阻颓势,李佳成等华资巨头采取救市行动,李氏及长实动用十五—二十亿港元现金,吸收其四家上市公司股票。

  李佳成可谓世上最聪明的人,他一方面赢得“救市主”的崇高荣誉;另一方面,他低价吸纳的股票,在股市由熊转牛之后,价值大增。

  1988年3月,股市复苏,华资财团卷土重来,再次向置地宣战。消息传出,低迷的置地股升至八点九港元。

  4月2日,凯瑟克家族通过旗下的怡策和文华东方联合发行新股,还以华资财团一招。双方频频出招回招,5月4日,李佳成等华贤巨头,与怡和西门·凯瑟克等高层人士谈判。

  西门的要价是每股必须十七港元,即大股灾前华资财团开的价。

  双方争执不下,谈判陷入僵局。5月5日,怡和决定用议价购入华资团已持有的置地股票,并规定华资财团7年内不得染指怡和系股份。

  百余年来一贯霸气十足的怡和,这次采取妥协政策。华资财团不再咄咄逼人,答应其条件。

  5月6日,怡和动用十八亿三千四百港元,买下四大华资集团手中的置地股份。

  四大华资集团赚了数亿港元。赚这吸纳吐出间的盈利,并非华资财团的目的。按有关法例,只要收购方出价高于市价2—4成就可生效。为什么李佳成不趁胜追击,一鼓作气拿下置地公司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