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帝师印-第2/3页
遂与多吉飞下去,租了一艘游船,晃晃悠悠地,随风飘入西湖。一处莲花丛中,多吉伸手折下一朵绯红莲花,取出一方大印,对着莲花按去,便见得那朵红莲,飞入高空,消失不见。
“师兄,此乃何印?”悟虚知道,多吉是传讯给那龙王三太子,却不识得那大印。
多吉笑了笑,便将那方大印,递与悟虚,“此乃师尊的帝师印。”
八思巴,乃元朝国师,这是从整个元庭来说。但八思巴还有一个身份,那便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座师,元世祖忽必烈受佛戒,便是由八思巴灌顶。此后,八思巴总领总领院,管理天下佛事及佛徒,一应法旨,多由忽必烈赐下的玉印关合。此玉印,便被称之为大国师大宝法印。后来八思巴将此玉印,炼制为一件法器之后,在修士世界中,尤其是喇嘛教八思巴一脉的修士口中,便被称之为帝师印。
多吉方才祭出此印,按在那西湖红莲之上,传讯龙王三太子,不亚于烫金名帖,却是隆重地表明身份,非常正式地拜会。
悟虚将此帝师印,赏玩片刻,复还与多吉,“想不到师尊便是连此物也传给师兄。天源延圣寺一脉,往后便需师兄多多费心了。”一边说,一边不由想起了当初自己进入大都,被八思巴派人隆重迎入天源延圣寺之后,与八思巴、多吉、卓达等人朝夕相处,又蒙八思巴护持,担任监寺,乃至小雪山上出任弘法大师。。
一幕幕,历历在目。
多吉,见悟虚摩挲着玉印,沉默不语,便笑道,“师弟若是喜欢,师兄可以将此印传于师弟你。”
悟虚大骇,急忙将帝师印交还到多吉手上,“师兄说笑了!”
多吉摇摇头,道,“师弟,你可知这帝师印有何妙用?”说罢,双手结了一个玄奥的手印,朝着那帝师印打去,顿时其周围淡淡的金光闪现。虽然很淡,但是悟虚看得分明,分明是一条金龙从帝师印飞出,盘旋数圈,方才隐去。
“当年元世祖忽必烈,于师尊座前,受佛戒,得灌顶,以此玉印为记,供奉无数,恭敬礼佛。我喇嘛教方才出世,以此印,总管天下佛事及佛徒。天下佛门亦皆因此,而受庇佑,免去战乱刀兵之劫。”多吉正色说道。
这却是没错。元世祖忽必烈,虽从喇嘛教八思巴大师受佛戒,但却因此,恭敬佛门,而无论南北,无论密显,无论藏蒙汉佛徒。这帝师印,既是元世祖忽必烈给予八思巴总管天下佛门的法印,又是其代表蒙古元朝恭敬礼遇喇嘛教乃至佛门的信物。
如此,帝师印便蕴含有一丝元朝气运。虽然如今元庭气运已衰,但尚未完结。是以方才,还有淡淡的金龙浮现护持。那金龙,便是元朝所有龙脉之气所化。气运衰败,龙脉之气散去大半,金龙便只是一闪而过,色泽黯淡。若是元世祖之时,八思巴,施法用印,法旨便如皇旨一般,金光耀眼,飞龙护持。也正因此,天下佛门,悉受庇佑。
但与此同时,喇嘛教便与元朝气运隐隐捆绑在一起。如今元朝气运衰败,是好是坏,喇嘛教如何自处,便成了一个问题。
因此,这中间起关键作用的帝师印,既是了不得法器,从某种角度来说,又是烫手山芋。可谓因果很重,不可沾染。
悟虚推辞之后,想到这里,便要打算开口提醒多吉一二。
多吉仿佛早已料到悟虚心中所想,笑道,“本教与蒙元因果,又岂是这小小一方玉印能够承载的。此印,说到底,不过是一个类似阴罡峰和罗刹峰结盟之时的一个信物罢了。如今,元庭气衰,师尊将此印交给我保管,不过是用在统领五台山佛门,或者如今日这般拜会罢了。”
“阿弥陀佛。”悟虚不由合掌诵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帝师印,悟虚老早便听说过,江湖传闻,此印一出,言出法随,天龙护卫,法力无边。如今,随着元庭的衰落,此印之中的天地气运几乎消散一空,偶有一道金光显现,似乎不也过是充充门面。法印沦为橡皮章,已经是无人卖帐了。
这不,多吉以此印拜会龙王三太子,到现在也没有回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