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吞并辽镇之始-第2/4页





    难道崇祯看不到大明的财富都被这些人占有,不知道压榨老百姓只能是官逼民反?

    看到了,也知道得清楚,但崇祯无动于衷,恐怕就是对底层百姓的漠视,把他们的生命视如草芥的封建帝王思维。

    崇祯做梦也不会想到,大明就是被这些成千上万的草芥推翻。那些最富有的阶层,非但没有感恩图报,反倒是立刻转向了新王朝,连给他收尸的都没有。

    可惜,自己的力量有限,只能先专注于辽东,彻底消灭建虏之后,为更多的灾民提供更大的安身之地。

    要知道,土地才是老百姓的安身立命的根本,即便是大灾害之下,也不可能是年年颗粒无收。

    大灾害的艰难,以及朝廷不断增加的赋税,才是造成流民遍地的两大主因。

    如果只强调灾害的影响,那孙传庭是如何通过“清屯充饷”,获得几十万银子,几十万石米豆的。

    减轻赋税,再赈济些米粮,让老百姓有耕种的**,生活的信心,而不是弃地逃荒。

    崇祯不可悯,却是苦了成千上万的百姓。郭大靖无声地叹了口气,抬头注视着疾驰而来的哨探。

    …………………

    山林密布,却有数千的人马行进其中,逶迤如长龙。

    冯西建停下脚步,立于山巅,举起望远镜,瞭望着远方。

    特战营三千人马,从宽甸出发,已经沿着辽东边墙,深入到距离鸦鹘关不足五十里的碱场堡附近。

    建虏在鸦鹘关驻有三千人马,南面的一堵墙堡、碱场堡、孤山堡、瑷阳堡则只有少量兵力,负责预警。

    但特战营并没有一个堡一个堡地打下来,而是采取秘密潜入的方式,偷偷地接近了鸦鹘关。

    辽阳、本溪、松树口、苇子谷、鸦鹘关、赫图阿拉,这是一条从西到东的直线。

    前哨防御则主要是在本溪南面,战线中部中突出的连山关,建虏力争维持这一条战线不受敌,以卫护辽阳的侧翼安全。

    而鸦鹘关作为防御支撑点,直面宽甸地区,还起到了保护赫图阿拉的作用。

    郭大靖估算得清楚,如果摧毁赫图阿拉后,再原路撤退,将会面临不少困难,花费的时间也会很长。

    可要是攻破鸦鹘关再南下,回到宽甸地区的话,就很快捷方便。特战营潜近鸦鹘关,便是起到夹击和接应的作用。

    辽南、辽东,联合的行动,从朝鲜借调的三千火枪兵入驻凤城,与一千特战营合兵,向连山关外围的青台峪堡、通远堡、草河堡、酒马吉堡进行袭扰。

    建虏不是处处分兵把守吗,那就处处闻警,草木皆兵吧!

    “将军,我部行进的速度是否要放慢一些?”韩仲赶来请示,“按照这个速度,我军要比预期时间的提前很多到达指定地点。”

    冯西建沉吟了一下,说道:“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就地休整一天。”

    “是!”韩仲躬身领命,转身而去。

    特战营的潜伏行进在东江军中是最厉害的,准备也充分得很,携带着很多木炭,烧煮食物不会有烟雾散出。

    而时间更是关键,接近早了容易被发现,迟了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些都是郭大靖等人进行过反复估算推演得出的数据,与实际相差也不会很多。

    对于攻克鸦鹘关,以及赫图阿拉,郭大靖也有着很大的信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