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勤王”计划终版-第3/4页





    这场大饥荒,如果不能渡过,建虏的大幅衰落便不可避免,与东江镇的对峙抗衡更将落于下风。

    胜利的曙光,确实已经出现,接下来的“勤王”行动则将把这光散到更广阔的天地,让更多的人看到。

    两人相视而笑,那是宏图大志有望完成的欣慰,那是希望之火照耀心中的喜悦。

    …………………

    辽阳。

    皇太极在侍卫的保护和几个高层官员的陪同下,正走在城墙上,视察着城池的防务。

    绕道入关的计划已经制定,准备工作也将在九月完成,皇太极没有公开在政务会上提出,而是以征讨虎墩兔的名义调兵遣将。

    可东江镇在辽南的稳固,以及战力的提升,最令皇太极感到忌惮,并为此做了周密的防范和布署。

    “城墙已经修缮完毕,环城壕沟也有三道。”喀尔塔伸手伸着城上的火炮说道:“火炮也全部安放,就是火药的数量不是很充足。”

    皇太极点了点头,说道:“本汗王知道了,会派人去解决。”

    硝磺是军用物资,辽东并不出产,但建虏在得到红夷大炮后,却并不是很缺乏。

    原因很简单,大明有汉奸,里通外国,走私给建虏各种物资,对大明的灭亡,可谓是功不可没。

    当然,现在还没有这样的条件。要等到皇太极第二次征讨虎墩兔,彻底解决了林丹汗,基本上控制了关外草原之后。

    所以,现在的建虏想要有充足的火药是相当困难的。皇太极这么说,也不过是敷衍,稳定军心罢了。

    为了绕道入关,皇太极留下三分之二的兵力,依然不放心,又再次收缩了防线。

    辽南,建虏放弃了海州,以鞍山驿堡为前哨,固守辽阳;

    辽东,秀岩、凤城也要弃守,退守至通远堡和连山关,以及草河堡和孤山堡。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建虏重新组织了内缩的防线,把最重要的辽沈及赫图阿拉围在里面。

    一是集中兵力,固守更少的据点,弥补兵力的不足,并保证核心统治区的安全;其次则还有诱敌深入,再伺机反攻的意图。

    反正后金就那么多人口,占的地方再大,也无法充分利用,反倒容易露出破绽,为敌所乘。

    以退为进,其实也是相当冷静明智的谋略。如果东江军贪图土地,分兵占领,便有中计之嫌,可能陷入与建虏相似的两难境地。

    本来兵力就不是很多,占了那么多地方也很难稳固地守住。既不能稳固,移民并屯垦耕种,就有可能是为建虏作嫁衣。

    而这和郭大靖主张弃守锦州、大凌河等城,是差不多的思路。

    皇太极的重新布署则是窥到了东江军的弱点,那就是骑兵少,多为步兵,机动能力有限。

    一旦东江军既分兵,又过于深入陆地,失去了水师的优势,在建虏铁骑的穿插迂回、纵横分割的攻袭下,遭受惨败也不意外。

    济尔哈朗陪在皇太极身边,心情却并不轻松。他已经被内定为留守辽沈的全权指挥,甚至连阿敏,也要听他的命令。

    但目前统治区的形势,却让他感到重任在肩,异常的沉重。

    大量剃头辽人拼命地逃亡,更有大量的盗抢事件,如果在年底还不能解决粮食物资的问题,连满人的吃喝都会成问题,那才是真正的崩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