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激战-第4/5页





        建虏的招术没有什么新鲜,轻甲弓兵在壕沟外,借着楯车的掩护,向着守军阵地张弓放箭,压制敌人,并掩护己军。

        冲突骑射也是建虏常用的手段,但步弓的射程更远,威力更大。在与火枪的对射中,建虏也发现骑射不占优势。

        以火枪的射程来设置壕沟,这是郭大靖反复思考,反复演练后,作出的布置。是综合了各种武器的射程和威力,得出的综合判断。

        尽管建虏的弓箭也能射到阵地上,但只是抛射,这对于有工事防护,盔甲齐全的官兵,伤害是很有限的。

        而建虏的远程打击,也仅仅如此。在和火炮、火枪的较量中,肯定是不成比例的死伤。

        火枪和佛朗机炮打近处,抛石机打中程,红夷大炮是中远程,迫击炮则是远程。

        建虏的死伤不只是冲过壕沟的人马,绵延两三百米,都在守军的火力打击之下。进攻的建虏会有断层,或是兵力被不断损耗。

        正因为如此,即便前锋冲过壕沟,越过尖桩阵,进入战壕与守军展开厮杀,也难以形成兵力上的优势。

        更何况,想在弹雨封锁中越过尖桩阵,就是很困难的事情。而第一道战壕内的重甲长枪兵,更会将建虏突破的希望化为泡影。

        轰,轰,轰……炸弹被抛过楯车,在建虏的弓箭手中接连爆炸,迸射的碎片对轻甲弓兵造成了不小的伤害。

        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受伤往往就是简单的处治,重伤就看命硬不硬。伤员增多,对于建虏的机动性,以及军心士气,也是很大的打击。

        爆炸的火光一个接着一个,黑烟升腾,几乎遮蔽了视线。枪声如鞭炮,响起来几乎没有停顿。

        皇太极瞪大了眼睛,瞭望着战场上的状况,虽然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战况的激烈不用看到也能知道。

        敌人的火炮、火枪已经胜过其他明军不知多少倍,密集的程度,出乎了皇太极的意料。

        第一个千人队未能形成突破,让皇太极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霾。

        尽管他预料到进攻的艰难,但前锋未能冲入战壕与守军展开近战厮杀,还是令他感到吃惊不小。

        现在的三路进攻,已经投入了九千多人马,希望能够打破胶着的战事,一举奠定胜局。

        还有——皇太极把目光转向西面,尽管看不到,但他估算着时间,相信蹈冰绕袭的部队很快就会展开进攻。

        这样算下来,己军已经投入了一万两千多官兵,四路进攻,总会有一路会成功吧?

        皇太极这样想着,重新注目于战场,等待着前方传来突破敌阵的好消息。

        轰!随着子弹的射出,枪托向后猛地一推,紧紧抵住的肩膀也顺势向后,抵消了后座力。

        杨大满迅速收枪,后退了两步,把火枪往地上一立,掏出纸壳定装弹,咬开纸壳,先加引火药,再把纸壳弹整个塞进枪口,抽出通条捅进去,又用力捣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