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有生产的能力



  作为高知识分子,在如此的社会环境之下,能够离开,那绝对会给抓住的。

  所以问这些人是否愿意到国外工作,可以带家人一起;将星海集团的待遇什么的一讲,安排家人工作和生活和孩子的教育,保证医疗和退休生活。

  星海集团要的人,自然都是专家什么的,所以开出的待遇是相当不错的。

  当然,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也不能够超出了星海集团原先的待遇体系。

  待遇过高会冲击星海集团的工资体系,保证整个体系的健康,是很重要的事情。

  想要提升工资,就拿出成绩来。

  乌国从五千多万的人口,居然下降到了四千万,这一千万的人口,全部都走了。

  所以星海集团在乌国的行为,一点都不显眼。

  星海集团也不敢太过分,因为有米国在乌国盯着呢。

  米国的人在乌国,要没有拿钱,韩松林放个屁都不信。因为陈宇和米国人接触过,直接钱砸下去,还不是给收了。

  “这台发动机如何?”

  航空发动机这看起来,有点狰狞之感,主要是上面的各种管线实在太多了一些。

  “老板,已经全部的进行过实验检测,数据上已经完全的达到了原厂马达西奇的生产数据。”

  说话的,是国内的一位航发专家,名字叫张峰。

  张峰会俄语,这也是他被请来的原因。

  在华国的各类技术专家当中,会俄语的还真的不少,不仅仅会说,还会写。

  所以星海集团从东欧那边撸来的大量技术资料,才不用担心看不懂。

  很多的技术专家,现在都还正当年。

  这些人被大量的招到星海集团来。

  “这发动机,主要是做什么的?”

  “运输机发动机。”

  韩松林闻言,不由的揉了揉头,这可算是麻烦了哦!

  运输机发动机能够卖给谁,只能够是卖给国内军方啊。

  可现在军方属于很穷的对象,能够买吗?

  “也就是说,现在我们有生产航空发动机的能力,对吧?”

  张峰张了张嘴,为难的说道:“生产能力倒是有,只不过,现在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成本上面有些高,这台发动机生产出来,花了八千万。”

  八千万就生产了一台发动机!

  这价格有点贵啊,整个都用黄金造,都要不了这么多钱。

  当然,话也不能够这样子说,相比起技术来说,黄金算个球。

  “刚刚开始造,成本高是必然的。这只要有能力造,那就想办法将成本给降下来。现在重要的问题是,我们生产的这个发动机,可靠性上面,到底如何?”

  “老板,因为我们没有飞机,所以也从来没有试过。”

  韩松林不在意的道:“飞机的事情倒是好办,买一架就行。”

  光买飞机壳,不要发动机,那肯定不行。

  目光看向发动机,这发动机属于复制生产,严格按照马达西奇那边的设计来做的。

  有着马达西奇的航发设计工程师和制造工程师手把手的教,福星动力将这发动机在华国的土地上面给生产出来,并没有任何的难度。

  买一架?这可不好办哦。

  用这发动机的飞机是安-124飞机,全球现在也就51架。

  对的,全球范围内就51架,在1995年的时候,安-124就停产了。

  至于说停产的原因嘛,很简单,这飞机的整个产业链并不在一国,在乌国和北俄。

  乌国现在的情况有多乱不用说,北俄在休克疗法之下,也都差不多。

  大哥不说二哥,脑袋的虱子一样多。

  “老板,这是安-124运输机的发动机,现在安-124,全球范围内就51架,其中36架在北俄。”

  韩松林听着感觉这安-124运输机有点熟悉呢!

  在那里听过哦。

  温悦见韩松林一脸的迷惑,低声提醒道:“老板,安-124运输机是全球第二大运输机!”

  想起来了,第一大运输机是专门用来背航天飞机的。

  第一和第二,好像还有着关系的吧!

  第一的安-255还是在安-124的基础上面发展起来。

  “先用其他飞机来试下发动机到底行不行,其他的,以后再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