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怎么改变农耕文明的命运-第2/3页



  少年道:“想要做一个地方的行政长官,所处的城市不一样,面临的困难也不一样,面对的人也更是不一样。就拿你的彭州府来说,刚才你讲的农民和地主士绅的矛盾,在我看来都不是最重要的,而且这也只是一个开始。

  分地了之后,需要怎样才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怎么样才能让你的彭州府变得更好,粮食产量更多,老百姓更加的丰衣足食,你想到过没有?”

  司马北毫不犹豫的说:“微臣想过,无外乎就是我在新野的政策的延续,打压豪强士绅,让他们不敢压迫小老百姓,并且大力的修建水渠、防洪防灾。同时降低老百姓们的劳役,使得他们可以轻松的种地,从而渐渐的摆脱贫穷,一方面可以纳税,一方面也能自己吃饱肚子,有点存粮。”

  顿了顿,他又道,“其实今天微臣前来,还是希望殿下能给微臣一些政策的……比如说蜂窝煤工坊、马车工行,甚至是白糖工坊都可以,这样那边就能迅速的打开局面,不会单纯的只做农业,靠天吃饭。只要那些地主士绅们拿捏不住农业生产,那他们就没有招儿。”

  “你这样想倒是不错,可惜不符合实际。”柳铭淇摇头,“如果你能接二连三的从我手里得到工坊的开设权利,对你一定不是好事儿!相对来说,裕王府也不会再次掺和在这个彭州府的范围内。”

  司马北默默的点头。

  事实上他在考虑这事儿的时候便已经想到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

  别人求一个裕王府的工坊都不行,你一个区区的小官儿,居然在一个地方任职就能得到一个,这难道不会让人羡慕嫉妒恨?

  虽然四川、东北、江南也都有成功的案例,但那是副相葛松道于四川、东北总督廖石聪于河北、江南总督刘仁怀于浙江、江苏。

  这三个人已经是天下最为显赫的人了,当然别人不敢拿他们怎么样。

  可无门无派,独自一人的司马北,却容易被别人给故意刁难,甚至会影响到他治下的彭州府。

  所以他才没有直接提出来,而是希望柳铭淇给予他另外的指导。

  “其实,单纯做农业,也有很大的发展前途。”柳铭淇道,“你觉得现在粮食产量上不去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司马北精神一振,“难道殿下愿意把红薯的试验基地放在我彭州府?这敢情好啊!彭州府别的不敢说,土地肥沃,各种灌溉措施经过巫尚书的治理,已经非常好了!这样的地方种植红薯,我敢肯定,不一定比京畿地区差,还有可能更好!”

  红薯这个东西有多么神奇,司马北是耳朵都听起了茧子了。

  亩产量达到了三千斤的超级粮食作物,就问你怕不怕!?

  这还是朝廷诸公、皇上一起监督下的产量,从去年一直到今年,没有任何人敢如此大规模的作假,所以绝对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如若是拿到了彭州府,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利器,帮助司马北稳定住彭州府的局面。

  但红薯如今是朝廷的宝贝,司马北之前去询问过,得到的答复自然是拒绝。

  柳铭淇是红薯的主人,如果他说话,说不定自己能捡漏!!

  但是很遗憾,柳铭淇闻言摇头:“不行,皇上和丞相们都决定了,在红薯没有达到一定数量的储备之前,不能离开京畿地区……最早也要等到后年才会开始往外面发,等到有结果,应该是第三年的时候了。”

  迎着司马北的遗憾眼神,柳铭淇道:“司马大人,你应该拓宽思路来想一想,为什么老百姓的劳动积极性不大?是因为苛捐杂税?还是因为各种摊派负担?还是各种天灾人祸?”

  “都有!”

  司马北也是一个敢说话的,直接便这么回答。

  柳铭淇颌首道:“这是我们大康,乃至于所有农耕文明的弱点,处在最底层的老百姓是负担最大,却又最没有保障的一批人,因此他们抗击各种天灾人祸压力的能力就最小,一遇到什么过不去的事情,直接便家破人亡,然后便变成了大规模的造反起义,最终席卷天下,毁掉这个朝廷。

  根据前段时间皇上所说,你的彭州府肩负了许多任务,最重要的是给朝廷搞到钱,所以很多方面他们都不对你有什么限制,这就是你可以试验一下,怎么改变这个王朝更迭周期,老百姓们凄苦日子周期的好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