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光明正大的毒计【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第2/4页



  甭说是古代,现代不也有吗?

  这就说明了有些人的心有多么黑暗和险恶,有多么的难以填满欲望。

  大康朝立国八十余年,前后一共检查过八次的粮库,结果就出现了不下一百次的火龙肆虐。

  太祖的时候直接斩了两百多个官吏,后面的皇帝们对此也没有宽容,都是下了狠手,每一次都会杀掉一批官吏。

  可是每一次都会有新的官吏出来,冒着生命危险来做坏事儿。

  去年蝗灾的时候,皇帝就命令户部和各地粮库都拿粮食出来赈灾,结果也有八个粮仓出现了问题,刑部尚书窦儒力承将涉及到的二十多个官员斩首示众,八十多个官吏流放边疆。

  这一次的灾害肯定比去年蝗灾还要厉害。

  那么需要的粮食就更多,当他们瞒无可瞒的时候,那么火龙肆虐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这是任何一个朝廷中枢都不能容忍的事情。

  平日里你吃吃喝喝也就算了,但是你手伸得太长,把老百姓的救命粮都给吞了,那么多嗷嗷待哺的老百姓又该怎么办?

  所以只能杀杀杀!

  钟昶的态度就很明显了,马浩秋也跟着拱手行礼道:“微臣附和钟相的意见,此事不容小视,也绝对不能让他们蒙混过关,非下重典方能澄清海外。”

  马浩秋是吏部尚书出身,现在也一直督管协调吏部。

  旁边的南宫忌是户部尚书出身,督管协调户部。

  吏部和户部是两个实力最强的机构,所以一向都不怎么合得来。

  这一次遇到这么大的事情,马浩秋不介意在南宫忌的头上踩两脚。

  如果南宫忌就这么被踩了下去,那么他马浩秋就是未来丞相的第一人选。

  钟昶的资历和年龄都要差了一些。

  南宫忌何尝不知道马浩秋的想法?

  但他却根本不能理直气壮的去还击。

  毕竟户部的水有多深,他比任何一个人都知道得清楚。

  景和帝没有功夫去理会他们两人之间的明争暗斗。

  他自己思索也是以受灾民众为先的。

  钟昶的提议虽然有点残忍,但一想着数千万的民众,他的心中秤砣,马上就朝着另一边迁移了。

  皇帝还是先问了一句,“曹相以为呢?”

  曹仪还能说什么?

  他点头道:“这么做最好,一定不能让火龙肆虐,不然老百姓们没有了出路,很容易惹出大祸事来。”

  对!

  皇帝也是这么想的。

  万一弄出什么农民成为了流民,流民成为了流寇,那才叫一个耻辱。

  以后的史书会怎么记载此事?

  “景和三十一年,夏,洪灾,波及数千万民众,朝廷救济不力,导致百万人反。”

  要面子的他,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吗?

  所以他点点头:“好吧!传旨下去,令户部拨款一千万两白银,我这边出一千万两,合计两千万两备用。

  另外各省迅速的开始统计受灾情况上报,同时按照自己储存的粮食开始救灾,可以换成麸糠来使用,但不许短了灾民的吃食。

  等到粮食少于一半的时候,就要跟朝廷禀报,从而朝廷才能及时的拨款拨粮。

  至于卫生防止瘟疫方面,就按照铭淇的建议来做,一定要重视,否则瘟疫来了可比洪灾可怕多了。”

  顿了顿,他又道:“诸卿,这一次的各地督察派谁去好点?”

  马浩秋协管吏部,他最有发言权:“启禀圣上,臣以为湖北湖南还是由太子去督办,陕西和山西可以由御史大夫屠谋忠去,山东和江苏由工部尚书巫愚去,安徽和江西则是吏部尚书李秀泰去。”

  曹仪在旁边微微点头。

  老实说,马浩秋这样的想法,还是比较公允的。

  四位正副丞相肯定是不敢动弹的,整个朝廷的核心便是他们,千头万绪都需要他们来处理。

  山西和陕西这两个地方受创不会太深,所以御史大夫屠谋忠去便足够。

  屠谋忠虽然油滑了一点,但处理赈灾的能力还是有、

  同理的工部尚书巫愚去山东和江苏也是如此。

  剩下四个很麻烦的省份。

  太子因为之前有在湖北湖南赈灾的经验,又杀伐果断,能震住人,所以他去最合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