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令人刮目相看的小县令【第一更!求订阅!】-第2/3页
第二件事情便是他带着我们努力修缮去往襄阳的小路,使得京畿地区和襄阳的距离缩短了五十到七十里,商人们也喜欢从我们这里经过,从而繁华了三个道路上的小镇,使得两万多民众因此受益。县衙里面可以用的税赋也增加了,可以进一步的稳定治安,加强对宵小之辈的打击。”
柳铭淇听得微微点头。
在古代你想要做一个实干的好官,那么修建水渠就是最实用的。
当初白居易被贬到了还属于荒野地带的杭州,人家就是修建了水渠、堤坝,便从此被杭州人记着,还给立了碑。
另一个这么做的是苏东坡,他干了更漂亮的事情。那便是治理西湖,让脏乱堵塞的西湖,变得跟画卷中一样的美丽。
不仅仅是漂亮,而且还能方便人们饮用水,用西湖水来灌溉田野,在里面打捞鱼虾等等。
毕竟老百姓的要求不高,能吃饱饭,能好好的养活下一代,那就是一辈子最幸福的事情。
但凡有一口吃的,那么就不可能造反。
凡是造反的,肯定是民不聊生了。
司马北不但学习了前辈的修建水渠引水灌溉,还开拓新的土地,让无地农民种植,极大的缓解了无地农民的窘境,不至于让他们流离失所,造成隐患。
只凭着这最后一条,他就可以得到一个上上等的评价。
至于说后面的修缮道路迎来繁荣商贸,这也是大康朝的一个特点。
当然也不是所有地方都适用。
比如说在西北这么干就属于劳民伤财。
新野的好处在于他就位于京畿地区,襄阳乃至一些四川来的商队,都必然要经过他们这边去往京里,反过来亦然。
地处交通要道上面,不好好的利用一番,简直是浪费了资源。
让他在新野县多待几年其实也挺对。
一个地方官的施政就是应该持续下去,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如果是朝三暮四、朝令夕改,那任何的好政策,都没办法有质的提升。
……
一群人说话之间,外面的布帘被掀开了来,走进来一个身材高大的英武官员。
他的身高起码在一米八以上,在这古代绝对算是很高的了,关键是他行走之间虎虎生威,胸挺背直,俨然跟军人一样,让人看着很是舒服。
穿着知县官服的他,环顾了一下四周,才对着柳铭淇等人行礼:“卑职新野县县令司马北,见过裕王世子殿下、见过邓大人、熊大人各位。”
“不用多礼。”柳铭淇挥了挥手,“司马县令,我们之前叮嘱你的事情,现在都办得怎么样了?”
名义上这一次还是熊大宝为主,可实际上一切都是柳铭淇拿主意。
这个事儿熊大宝在飞鸽传书的时候就点明了的,所以对于柳铭淇先说话,司马北并没有半点惊讶。
他朗声的回答道:“回殿下的话,新野县积极准备,如今已经搭建起了二百三十五个可以容纳十人入住的毡房、另外准备了一百二十二个可容纳四人入住的小帐篷。
脱皮后直径在一尺的原木,已经砍伐了二百八十九根、脱皮后直径在一尺和一尺五之间的原木已经砍伐了一百七十三根。
现在已经处理好了一百零五根大小原木,按照预定的十二个尺寸,打磨好了三百九十一个大小部件的尺寸。
同时我们也调集了五百六十一匹年龄合适、吃苦耐劳的运输骏马,这几天都喂它们黄豆、麸糠、豆粕做好的饲料,时刻可以准备出发。
另外,新野县一百二十七个木匠、三百三十九个木匠学徒、两千一百二十个临时调派工人,也都在方圆二里范围内待命。
最后粮食的方面,新野县自身仓库里面的三万石粮食,除去留有五千石备用的之外,已经全部运送到此处,另外猪、鸡、鸭等也有若干陆续运抵此地。
朝廷紧急从仓库运输的二十万石粮食,预计会在五天之后抵达新野县。
下官同时以新野县衙门的名义,向县里的农户、地主们赊购了二十万石的麸糠,同样也在此处仓库放着,价格是每升七文,但这就需要朝廷拿出钱来购买。”
在房间里的从京城来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听得目瞪口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