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拍摄成本-第2/4页
然而,还不等华章航运公司回应,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就忽然通过官网发声,钢铁号的历史价值斐然,已经成为全世界共有的人类财产。
而且因为钢铁号自撞击冰川沉入海底后,船体就一直受到洋流和细菌的侵蚀,其残骸很脆弱,因此,相关企业和资本,在没有得到教科文组织的审批时,严禁下海打捞。
也就是说,如今的钢铁号,受教科文组织保护,任何想要入海打捞的行为都是违法违规行为。
这一下子就让舆论炸开了锅。
人们纷纷指责教科文组织吃饱了撑的,多管闲事。
甚至当年的逝者亲属都站出来发声,希望相关部门给予打捞。
特别是华夏方面的逝者亲属,尤其在意。
因为“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对国人来说是一件非常悲痛的事情。
面对逝者后代的要求,教科文组织也是想尽办法。
为了安抚他们的情绪,也为了给世人一个说法,教科文组织联合各国,共同筹划不老逝者尸体、遗物的工作。
然而,不少人也都知道,别说是逝者的尸体,就是逝者的遗物,想要寻到,也几乎不可能。
因为当时船上绝大多数人都穿戴有救生衣,遇难时他们大多都远离船体,飘散在海洋的各个角落且承受着深海处每平方英寸6000磅的水压,几乎不大有留存下来的可能。
因此,普通逝者亲属很快就放弃了打捞,但均表示会持续关注。
而一些特殊逝者的亲属,却坚持要打捞。
这些人都来自一些官宦商贾之家,当年钢铁号作为永不沉没的巨轮,能登上头等舱的基本上都是非富即贵。
他们远航也是为了做生意,因此随身携带的珠宝首饰等珍贵物品,数不胜数。
那么,以当时那些人在船里留下来的财富来说,放到现在,不说富可敌国,但也绝对能让许多普通人一生衣食无忧。
这就是他们热衷、请求打捞的最大诉求之一。
不过,很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各国相关部门都相继表态,无法完成打捞钢铁号这一举措。
一是因为原本坚固的钢铁号,在经历了百年海水的侵蚀,以及深海水压的破坏后,已经变得脆弱不堪。
如果贸然打捞,等待它的注定是散架,甚至是粉碎。这样一来,价值就大打折扣,也不符合人们打捞它的初心。
二是即便不会对钢铁号产生毁灭性的打击,但想要从深海3700米处打捞起总重量超过45000吨的钢铁号号,也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
哪怕打捞技术允许,打捞成本也会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至少就利益层面,现阶段是很少有人愿意去承担这样一个巨大的支出。
三是就目前而言,从技术层面上看,打捞还是一个不太能实现的问题。
因为钢铁号沉船的海域,存在很多水下峡谷和坑洞。
海底地势复杂,因此,目前还不具备能够安全将其打捞上来的技术和能力。
各个条件逐一分析,头脑发热的人们很快便认清现实。
于是,数十年来的未解之谜,甫一公布,在热度上也仅仅保持了不到一个月,就逐渐被人抛诸脑后。
韩森对此表示理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