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四章 长期规划-第2/3页



  这个时期不光是大明要经受各种灾难折磨,西夷人更甚,但是现在朱舜准备把这些灾难变成对大明有利的事情,那么两者之间的差距就会被无限拉大。

  而且现在还有一件事情的出现,朱舜不得让大明停下对外扩张的脚步。

  那就是现在工业发展上有一种原材料---橡胶快要消耗光了。

  橡胶对于工业上的重要作用就不多说了,毕竟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使用橡胶或者橡胶制品,从胶布到轮胎,从水管到医疗器械等等这无一不说明橡胶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虽然现在大明的工业化进程才刚刚开始,但是橡胶的重要性已经在慢慢的展现出来,朱舜在控制山东的时候就想过寻找橡胶的替代品,比如杜仲胶等,让橡胶可以本土化,但是这不过是他的一厢情愿罢了。

  替代品是好找,但是那可怜的产量,让大明科技院的一众人头疼不已,最后还是朱舜在薅系统羊毛的时候,顺手兑换了大量的橡胶,但是量再大也搁不住大明快速发展的消耗,两年多近三年的消耗,朱舜兑换的那些橡胶已经见底了,要不是那些华夏本土的一些胶类作为支撑,大明的一些科研和建设早就停下来了。

  所以现在迫在眉睫的不是对外发动战争,而是先把国内的一些问题给解决掉。

  坐在桌子前,朱舜开始把自己脑海中的想法一一列举出来。

  首先就是把那些灾害变成大明的机会。

  首先清理的就是两条大河,利用这个干旱时期,把河底的淤泥清理掉,清理出来的这些淤泥可以肥田,并且把河堤修理一遍,一些容易发生险情的地方可以用钢筋水泥重新修建河堤。

  这是一个大型的系统的工程,需要的人力物力几乎是天文数字,同时耗时也是最长,但是现在大明缺的并不是时间,因为小冰河时期还有十几年时间才会结束,到那个时候,也许黄河已经被治理的差不多了。

  接着就是京杭大运河的疏通工作了,这也是一个大工程,可以慢慢来,等到小冰河时期结束后,水量重新大起来后,京杭大运河也许会重新焕发生机,不过那个时候他将不会在承担粮食运输的任务。

  当然还有其他的河流都要进行梳理和规划,这个是长期工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完成,所以要做好长期的规划和打算。

  至于那些劳动力怎么解决?

  一是那些新占领地内的土著,以及养了这么长时间的倭国。

  这些人在大明境内必须由军队专门看管他们干活,严禁他们和军队以外的人员接触。

  怎么把他们弄到大明?这个在朱舜看来根本不是问题,那些土著朱舜早已经安排好了,就像会安城那样,先用招工的名义把他们聚集起来,在会安城管教一段时间后,就会送到大明干活。

  至于倭国,朱舜另有算计。

  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国内人手缺乏的问题,还让大明的耗费大大的减少,要知道这些人在大明干活,朱舜可没打算给他们付钱。

  当然他们干的活都是那些危险性大,技术含量低,纯体力活,那些安全的技术含量高的还是要交给大明自己人来的。

  这也是劳动力的第二个来源,那就是在大明境内选取合适的劳动力,这样就能让大明培养自己的水利人才,管理人才以及桥梁人才等。

  同样修建这么庞大的水利工程,耗费再怎么减少,但是还是一块很大的蛋糕,通过这次大工程建设也能让大明的百姓收入再一次增加。

  毕竟修建水利工程需要的不仅仅是劳动力还有许多其他的物资,不说水泥、钢筋等,就是食物的供应就是一个大问题。

  粮食的问题朝廷自己解决,但是那些蔬菜等其他物资就要靠老百姓了,让当地的老百姓提供粮食除外的其他食物,也是可以的。

  等等,还有许多事情,朱舜都详细地记录了下来。

  等朱舜把应对旱灾的规划写好以后,已经是月上中天了,他揉了揉已经麻木的胳膊,看见放在一旁的几盏油灯以及凉了的饭菜,摇了摇头,喝一口已经凉了的茶水,朱舜就大口的吃了起来。

  大明这个时期的灾害非常多,朱舜听说过的没听说过的都来凑热闹,让天启皇帝头疼也更让朱舜头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