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三章 双方准备-第2/3页



  能做到这个位置,而且还屹立不倒的人,就不会太傻,所以王军长对着从门外进来的人才有此一问。

  “有这种可能性,但是可能性不大,现在冰天雪地的,咱们最近也没有和林丹汗进行大规模交易,他们不应该有所察觉才对。”

  那个芮先生思考了一会儿,才开口说道。

  “再加上我观那个参谋长说话的神态、语气,都不像是搞事情的样子。”

  听完芮先生的话,王军长仔细回忆了一遍刚孙传庭的参谋长邀请自己时的神态和说话的语气,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难道是我想多了?”

  王军长轻声地呢喃一句,似乎在问自己。

  “不管你想没想多,咱们也要做好应对,就算他们是鸿门宴,咱们也不能引颈待屠,咱们这样……这样……就算他们到时候动手了,咱们也能逃出生天,可惜现在大雪封山,林丹汗过不来,要不然,呵呵,孙传庭就永远的留在这里吧。”

  芮先生把自己的安排说了一遍,到了最后,眼神里的狠辣怎么也掩饰不住,但是隐藏在深处的恨意,王军长并没有发现。

  “那好吧,到时候只要我能逃回咱们的军营,就是给孙传庭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动手,到时候咱们拖到大雪融化,孙传庭的五万部队就是想走也走不了了。”

  “嗯,也许不用等到大雪,到那时孙传庭就会撤军的。”

  芮先生听见王军长的话,最后又加了一句,似乎他还知道些什么。

  “先生,莫非……”

  “呵呵,我猜的,将军还是赶紧去安排吧,时间已经不多了。”

  芮先生直接打断了王军长的询问,他似乎不想把那个话题继续下去。

  “那好,我这就去安排。”

  看到自己所倚重的芮先生不愿多说,王军长就识趣的不再询问。

  两方人马现在都在暗中进行着安排,等待着晚上的宴会,磨刀霍霍也罢,拼死反抗也罢,都没有现在的京城局势复杂。

  “皇上,这是老奴好不容易弄到的虎鞭酒,您晚上喝一点,暖暖身子。”

  魏忠贤的病好了,在朱舜离开京城之后,他的病突然就好了,此时他抱着一个大坛子,对着正在批阅奏折的

  天启皇帝说道。

  “放那吧,晚上我会喝的。”

  天启皇帝头也不抬的说道。

  自从创建幕僚团之后,魏忠贤批阅奏折的权力就被幕僚团接手了,天启皇帝轻松了许多,也放心了许多,但是现在幕僚团三巨头,王之臣和孙承宗留在了山西,只剩下黄云泰一个了,有些忙不过来,天启皇帝不得不帮忙。

  “圣上王爷,规定的每年祭拜英烈的时间到了,咱们什么时间去?”

  魏忠贤看到天启皇帝收下了这坛酒,心里暗喜,接着又想起一事,就赶紧问道。

  “清明节已经到了吗?”

  听见魏忠贤的话,天启皇帝这才抬起头来,询问道,这一段时间因为大雪,以及灾后重建,天启皇帝有些忙昏了头。

  “是的,皇上,明天就是清明节。”

  魏忠贤小声的回答道,同时也在观察着皇帝的神色。

  “信王,哎,啥时候天下才能太平啊?!”

  天启皇帝似乎想起了什么,感叹一声。

  “对了,我让你整编历朝历代那些忠义的宦官名单整理出来了吗?”

  “已经整理出来了,我这就交给圣上过目。”

  这是天启皇帝最近才有的想法,清明节祭奠那些为华夏这片土地流血牺牲的将士,这个应该做,但是还有许多人也不应该被历史所遗忘,比如说司马迁、蔡伦、郑和、陈矩等这些身残志坚之人。

  接过魏忠贤整理出来的名册,天启皇帝认真的看了一遍,在上面做了一些增减。

  “让人连夜制作这些人的牌位,摆放在忠烈祠里面的忠义堂里。”

  天启皇帝把修改好的名单交给了还在发愣的魏忠贤。

  “愣着干啥,抓紧时间,要不然来不及了。”

  “皇上,您……”

  “这几年你也看到了,宫内已经没有了新进的太监,你们这一群人就是最后一批宦官了,这是信王当时给我的建议,他说宫刑太残忍了,不应该存在,我听从了他的建议,但是在一次闲聊时,信王无意中说过一句话,华夏的历史太长,长到犹如就九天之上的银河,人生的太短,短的就像划过咱们头顶的流星,转瞬即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