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辽东



  好一顿劝说,吴又可老先生听到朱舜承诺等战争稳定后,会把他调的前线,他才满意的点点头。

  给朱舜一张名单,说是让他在奔赴前线的时候把这些人带上,治疗各种外伤都是一把好手,并且还告诉朱舜,各种药材在仓库里都有,走的时候带走。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朱舜这一段时间的准备,那些老人都看在眼里,知道信王要干什么后,都把许多东西给准备好了。

  特别是黄养正先生,给朱舜准备了大批量的各种物资。

  晚上在军部,朱舜和刘四喜他们聊了很多,很晚他们才去休息。

  热热闹闹的过了一个春节,刚过初五,朱舜就带着大部队出发了。

  山海关,因为长城而出名,但是在历史上最出名的时期却在明末时期,多少汉家儿郎坚守于此,又有多少汉家儿郎,因为此关埋葬在黑水绿水间,遥看着雄伟的关城,朱舜的眼前出现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有了许多感伤,更多的是愤怒,今天他来了,余下的历史将会变成什么样,将由他说了算!

  历史在今年已经发生了变化,天启皇帝还好好的活着,王之臣深的帝心,袁崇焕离去后,王之臣督师兼辽东巡抚,这个职位一直没动过,所以在朱舜到来时,王之臣亲自出关迎接。

  “王大人辛苦,这么冷的天气还出来迎接,真是折煞本王了。”

  王之臣看到远远地信王就已经下马,还大声的给自己打招呼,心中对于信王的评价高了几分。

  别多怪,明朝王爷在世人的眼里是个什么形象,大家心中都有数,在加上这一年来王之臣对于朱舜的传闻也听说了一些,但是大多数是不以为然的,现在看到朱舜热情的样子,对于传闻有了几分相信。

  “不辛苦,王爷在这天寒地冻时节能来到山海关,那才辛苦,臣下迎接来迟,还请王爷勿怪。”

  按理来说现在辽东属于朱舜的封地,山海关的那些将领应该是朱舜的属臣,应该叫殿下才对,但是怎么说呢?这在明朝没有先例,所以王之臣的位置有些尴尬。

  “王大人,您老不会就让我站在这里和您老聊天吧。”

  面对王之臣的吹捧,朱舜有些尴尬,只好转移话题。

  “您看我这记性,王爷请!”

  “哈哈,王老大人先请。”

  朱舜大笑着示意王之臣先走,两人客套一番,就向山海关走去。

  此时的辽东将门还不是崇祯时期那么庞大,前文已经说过,辽西将门发展壮大还要到几年后,所以吴襄,也就是吴三桂的父亲,现在还不显他,只是作为祖大寿的部下出现,不过此时的吴三桂已经小有名气,能文能武嘛,祖大寿现在也是因为去年的宁锦大捷有些名声,不过没有升官,还在守着觉华岛。

  此时跟在朱舜和王之臣身后的是满桂和赵率教,不过两人现在有些不对付。

  “王大人,我来猜猜,这二人是谁?”

  众人进屋落座,朱舜就笑着开口道。

  “哦,王爷对这二人感兴趣。”

  王之臣看到朱舜一脸兴奋的样子,就笑着说道。

  “恩,这一位相貌威武的想必是取得宁远大捷的满桂满将军吧,另一位想必就是取得锦州大捷的赵率教,赵将军吧。”

  朱舜点头应道,接着就把两人的身份说了出来。

  “末将满桂(赵率教)拜见王爷,些许寸功,不值得王爷夸赞。”

  满桂和赵率教躬身施礼。

  “快快请起,二位将军浴血疆场,取得骄人战绩,却不骄不躁,好,好,好,这是大明之福。哈哈。”

  朱舜大笑着扶起二人。

  “报。”

  “什么事?”

  就在朱舜扶起二人的时候,一名士兵走了进来。

  “大人,王爷带来的人马非得驻扎城外,我们劝不住。”

  进来的士兵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朱舜,见他面色平静,就开口说道。

  “王爷,这?”

  “走咱们去看看。”

  面对王之臣的疑惑,朱舜神秘的说道。

  “嘶,好兵。也不知道是哪位高人训练出来的。”

  刚来到士兵集结地,周围就传来倒抽冷气的声音。

  都是带兵打仗的,好兵孬兵,一眼就可以看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