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杀回洛阳,灭了何贼!



  热门推荐:

  随后袁绍又目光沉凝,向袁隗提起另外一事:“叔父,如今变局在即,为我袁氏大业,是否该造作准备了?”

  历经数代,袁家的图谋和布局,如今早已完成,并且即将迎来收网的一刻。

  四世三公,既是荣耀,也为枷锁。

  若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那么等待着汝南袁氏的,便是盛极而衰的下场。

  桓帝刘志,今上刘宏,东汉接连两位天子皆不约而同掀起党锢之祸,看似是宦官与士人之斗,实则背后映射出的,却是皇权对世家的不满。

  东汉自光武帝刘秀时起,便深陷豪族政治之旋涡,如今更是强枝弱干的格局,矛盾加深,冲突已避无可避。

  不是士族压倒皇权,就是皇权压倒士族,双方都不可能退让。

  汝南袁氏,先祖袁安精通学,便是算出了这一趋势,因此早早筹谋布局,使得袁氏一跃而起,与弘农杨氏并列,成为四世三公的世家大族。

  而袁氏所图谋者,便是让这天下,成为世家的天下!

  至于皇帝,高高挂起,充当一个吉祥物便是了。

  而为了达成这一目的,袁家现在还需要一支可以被自己掌控的军事力量,而袁隗选中之人,不是别人,正是董卓。

  “本初,你寻机向大将军进言,召董仲颖入京。”

  “是,侄儿明白。”

  袁绍对此倒是并无异议。

  虽然从日后的结果上来看,召董卓入京是这一着棋奇臭无比。

  但是放眼当下,对汝南袁氏而言,这其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董卓成长于凉州,汉桓帝末年时被授为羽林郎,跟随护匈奴中郎将张奂讨伐汉阳羌人,因粗猛有谋,力建战功,因此拜郎中,历任广武县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

  最后又因事而遭免职,是当时身为司徒的袁隗力排众议,征辟他为属官,才让他得以复起,甚至出任并州刺史,成为封疆大吏,从而积累了一定的政治资本。

  因此从身份上来说,董卓是袁隗的老部下,可以被看做是汝南袁氏所属政治派系的一员。

  假如何进未死,东汉政权顺利更迭,董卓纵有野心,又如何能反?

  而以袁家在士族中的地位和声望,必可趁势一举掌握朝局,从而横压天下。

  然后再花数十年的时间,徐徐谋之,便可成就日后司马氏篡夺曹魏江山的格局,取汉而代之。

  奈何天意弄人,关键时刻何进死了!

  受此猪队友之拖累,汝南袁氏的谋算这才功败垂成,而袁绍建议何进引西凉兵入京,更是成为一着臭棋,遗臭万年,为天下笑。

  袁隗虽然也熟读家传所学之,但到底并不精通易学,更不能预见未来,因此并不知道,他今日所做之决定,未来会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

  …………

  洛阳,大将军府。

  不过月余,黑骑军便横扫河东,灭叛军如宰鸡杀狗。

  此举于朝廷,于百姓,都是大大的好事。

  可对于何进而言,随着河东的消息传回,他日渐坐立难安。

  如今朝堂的格局,宦官与外戚已势同水火,本质上其实是刘宏对何进的防备,对何进身后那些豪族世家的防备。

  何进欲借士族之力,让何家跻身名门之列,成为新的世家。

  为此不惜与刘宏这个皇帝妹夫反目成仇,双方在朝野内外,明争暗斗不休。

  何进平定了黄巾之乱,手握天下兵马大权,刘宏便自称无上将军,针锋相对,不仅召丁原入京钳制,更建西园八军,分何进之兵权。

  而后梁铮与黑骑军的到来,更是让何进如鲠在喉。

  如今梁铮与高顺,各负皇命,训练两营新军。

  高顺前往丹阳征兵,有何本事犹未可知,可梁铮在河东却是大展拳脚,屡出奇谋,杀叛军如砍瓜切菜,如此能耐,让何进如何不愁?

  若是真让梁铮练出一支河东精锐,立嫡一事恐怕又要横生波折。

  袁绍看出了何进的心思,因此趁机进言说道:“大将军无须为此小事而挂怀在心,欲灭黑骑,只需断其粮草,便可挫其锋芒,待其势尽,白波军与南匈奴合兵一处,梁铮纵使有通天彻地之能,也唯有败亡一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