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6章 商业教父-第2/5页





        李炎鸿道:“1988年,我放暑假回到家后,父亲就让我到火车站去卖冰棍。暑假结束时,父亲问我:你觉得卖冰棍跟读图书情报专业比,哪个更累啊?我不禁恍然大悟,我才明白,父亲这种教育方式叫作冰棍疗法。”

        说着,他不由得笑了起来:“王总,1988年的时候,我在卖冰棒,看到了你成为百万富翁的报纸,当时我就把你树为我的偶像,后来也一直有关注你的成功。我读了几年书,你已经成为国内最有钱的首富了。”

        王林微微一笑,在另一个平行宇宙,你就是我的偶像。

        李炎鸿打开了话匣子,谈起了他的人生经历:“1988年暑假结束,我回到学校后,重新重视起图书情报专业来,成绩也大幅上升,并名列前茅。后来,我的三姐从北大硕士毕业后到米国留学攻读博士,我也决定尝试一下走姐姐的路。”

        从大三开始,他就买来各种。

        有关考托福和考研究生的书疯狂地读起来,过起了从教室到图书馆、到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到米国去留学,攻读自己喜欢的计算机专业。

        为了学好计算机专业知识,李炎鸿几乎选修了北大计算机专业所有的课程。他暗下决心: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什么我就学什么,而且一定要和他们学得一样好,甚至要学得比他们还好,这样,我才有可能去米国。

        虽然计算机系的学习是非常辛苦的,但李炎鸿并没有因此轻视图书情报专业的学习。后来更是托福考试学习、计算机专业学习、本专业的学习“三剑”齐发。那段时间里,他承受着一般本科生三倍的学习压力,可坚强的他一直在咬牙坚持。

        后来,他向米国十多所知名大学提出了留学申请。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1991年,米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专业向他发来了录取通知书。  首发更新@  这所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在全美排名位于前20,很有名气。

        由于是第一次到米国,李炎鸿在师生们面前显得有些拘谨,可这并不能阻止他刻苦求学。为了尽快赶超那些学习比较优异的同学,他不惜挑灯夜战。

        由于自己的优异表现,他被学校聘为计算机实验室主管助理员,这个职位,除了能享受免学费的待遇外,还能得到校方每学期8500至9500美元的资助。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在布法罗大学留学的两年是拿薪水的,这是一般米国本土的学生无法做到的。

        “我之所以放弃读博的机会,来这家公司工作,主要是想学习和研究更尖端的技术。我看中的并不是这家公司的薪酬,而是这家公司的技术实力和人才队伍实力。当然了,我并没有放弃学习,对我来说,研究和学习比挣钱更重要。”

        王林认真的听他讲述。

        或许李炎鸿真的把王林当成了人生导师、青年偶像,激动之余,把自己的人生经历、感悟、想法,一股脑的向王林吐露了出来。

        “作为一个成功的前辈——闻道有先后,达者为尊。在我眼里,我们虽然是同龄人,但你就是我的前辈。王总,你有什么忠言要跟我说的吗?我很诚心的求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