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章 渡河之后



  对于城上的黑水人来说,眼前这一幕是前所未有的震撼。

  这里的“前所未有”,对于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来说,或许略有差异。

  可能是银光闪闪的,传说中的山人之“丹”。

  可能是“丹墙”之后,不停劳作的钢铁巨人。

  可能是凌空飞渡的敌军主帅,是入水生尾的王族鲛狄,是如山倾倒的敌国军阵,甚至可能就是昨日还以为牢不可破结果今日轰然四散的船垒……

  但毫无疑问,对于全体黑水人来说,有一个“前所未有”是共有的,凌驾于所有事情之上的,以至于几乎在同一时间,所有人都失去了片刻言语的能力。

  卫河失守了。

  卫河卫河,便是拱卫皇城之河的意思。

  准确来说,是卫河北岸的内城。

  这里的城与河,是黑水朝的龙兴之地,是西泽老黑水人永远自豪的精神象征,是他们心中最坚固的防线。

  数百年的风风雨雨间,无数敌人在此间来了又去,最艰险的时候,甚至连国君都被战死沙场。

  但卫河防线从未失守。

  直到今日。

  虽然失去了卫河,也不代表立即就会输掉这场战争,但这带给黑水人精神上的震撼,士气上的打击,同样是前所未有的。

  于是有将近一刻时间,所有人仿佛都失去了魂似的,完全不知道该作何反应。

  最后还是在高乂不停的催促之下,周边卫戍部队以最快时间扑向河边,以图将敌人重新赶回水中。

  但这自然是徒劳的。

  拦在他们面前的这一堵“墙”虽然称不上世上最坚固的,但却是公认最麻烦的一种。

  山人之丹不善攻伐,但若仅是坐地而守,论坚持的时间,恐怕连以防御力著称的大铁俑也有所不及。

  毕竟铁俑盔甲再坚硬,总还有些关节弱点可以针对。

  而山人之丹浑圆一体,花不溜秋,除非直接以境界碾压,否则根本别想短时间内攻破。

  这也是田恕为何让山人充当御敌之墙,和大铁俑用于立寨的原因。

  黑水人连番攻击无果,士气已经沮丧,待见银色丹墙之上,忽然又冒出一个金色大丹,便终于意识到再无将齐人赶回对岸的机会了。

  这是徐公的圣人之丹,连全圣大能都无法短时间内攻破。

  ……

  “敌方守城之人也是个临危不乱的主。”

  黑水人含恨退去,齐军这边自是欢欣鼓舞不已。

  唯独主帅田恕俯瞰全局,面色沉凝如水。

  原来刚刚黑水人一边派兵过来阻碍他们立寨,一边却又在内城中疏散民众。

  权贵往四曲宫内撤退,而普通百姓则往后山中跑路。

  田恕甚至还见到一路车骑绕去往北边报信。

  不久,内城中火光四起,就算齐军此时立即扑上去,也来不及救援。

  显然对方自知齐军过河以后,内城不可守,便干脆坚壁清野,绝不资敌。

  对于黑水人如此果决的行动,田恕暗暗佩服之余,却也无可奈何。

  毕竟眼下他这一方最重要的事,仍旧是尽快在卫河北岸将营寨立起来,站稳脚跟。

  惟其如此,后续才能在北岸进可攻,退可守,便是所谓“先为不可胜”的意思。

  敌方大概也是看中了这一点,所以才果断利用这宝贵的时间差,作出当下最优的选择。

  只能说,作为一个曾经一度一统天下的霸主,黑水朝中人才济济,哪怕如今势弱了,仍不容小觑。

  但不管怎么说,成功破垒渡河以后,齐国联军到底还是实现了战略上质的飞跃。

  从这一刻起,他们这一路兵马便如一柄利剑般直抵西泽霸主的心脏。

  现在,在他们面前,便仅剩一座名为“四曲”的皇宫了。

  ……

  大火一直烧掉傍晚仍未熄灭。

  但此时此刻,不论是河岸边的齐国将帅,还是退守宫城的黑水重臣们,都无心再关顾这座凡世城市。

  特别是后者,经过半日迷惘丧乱之后,总算重新冷静下来,思考后续应对之策。

  “敌军背水立寨,实乃自陷死地!”

  不知是为了鼓舞众人士气,还是给自己提气,其子析一上来,就指着岸边轻蔑一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