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章一十四章:行百里者半九十-第2/4页



  许安想了一想,又补充了一句。



  “让黄龙和徐荣两人提前做好准备,先行腾出地方,这件事情你看看中书府有没有能力出众的人,管理协调一下,毕竟牵涉四处行省还要是协调处理好。”



  “诺。”



  许攸应了一声,微一沉吟,言道。



  “明公既然说天气将会继续寒冷,这件事情那以后是不是需要作为常例?”



  许安皱眉思索了片刻,他知道这天气每年几乎更加的寒冷,最终还是决定将其归为常例,虽然此举对于并州和幽州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能够将受灾的情况降到最低。



  如今漠东和漠南的胡汉人数差不多也是一比一的比例,上古乌桓部在这近十年的时间,已经逐渐被汉化,服饰发冠都已经发生了转变,完全抛弃了原先的一切。



  “那就作为常例吧,每年这个时候,由中书府派遣协调使一人,协调四省,主持过冬工作。”



  “至于北疆行省的牧民,也允许向南迁移一些。”



  许安并没有忘记统管漠北地区的北疆行省,不过在北疆行省的牧民自然是不可能进入长城以南,毕竟相隔的距离确实有些太长了。



  “明年开春,将所有北府军调往西域,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粮食去养闲人。”



  饶乐水之役,蹇曼、魁头两人尽皆身死,东中两部鲜卑共计八十余万人,其中除去老弱妇孺以及原先部落之中的奴隶,还有近三十万的青壮。



  大部分青壮约有二十余万人都被送往了南方,进入劳改营中,等待着他们将是沉重的徭役,他们起码要在劳改营中劳作起码十年以上才能得到释放。



  生存空间的争夺从来都是残酷无比的。



  历史上华夏衰弱之时,北地的游牧民族南下之后,所造成的杀孽甚至是数以百万计。



  五胡乱华之时,华夏之民甚至沦为两脚羊,与牲畜无异。



  许安没有任何的心慈手软,他很清楚北方不宁的威胁。



  必要之时,他可以毫不犹豫的举起屠刀。



  走到如今,他早已经将什么身后之名远远的抛于脑后。



  宁愿背负一世骂名,他也要让国家昌盛繁荣。



  大明的建立,是基于成千上万人的殉道之上。



  上百万人的牺牲才换来如今的大明。



  他答应过他的老师,他曾在神明台前起誓。



  下一次当他再临神明台,必定已经让黄天的德威名扬这寰宇。



  那遥不可及的黄天之世,他也会竭尽全力的让其降临人间。



  剩下的五万鲜卑青壮,他们的体格强壮,全部都被编入了北府军的序列之中。



  北府军军官将校一部分从度辽营、骁骑营之中抽调的明军骑兵,另一部分则是从太平道陆军学院毕业的学生,基层军官则是挑选鲜卑部落之中的奴隶充任。



  这些奴隶长久以来遭受着鲜卑人的虐待,欺压,让他们成为基层的军官,他们将会毫不犹豫的和明军站在一起,几乎不会和鲜卑人勾连在一起。



  鲜卑部落之中的奴隶人数并不在少数,在经过了劝导之后,愿意加入北府军的奴隶,有将近两万多人,北府军的规模也就此膨胀到了七万人。



  如此规模的军队,许安自然是不会一直养着他们,正好将他们调往西域开疆拓土。



  南匈奴和上谷乌桓两部几乎已经基本被同化,行汉礼,识汉字,说汉语,穿汉服。



  匈奴早已经除名,而上谷乌桓部实际上也已经除名,虽然还是统称为上谷乌桓部,但是上谷乌桓部现在的管理都已经归属于漠东行省,归属于刘石。



  难楼的归义侯封号也被改成了定襄侯,上谷乌桓部大部分人都被纳为归化籍,甚至有不少的人获得了汉籍,获得汉籍的大部分都是进入上谷营的乌桓骑兵,因为军功而获籍。



  鲜卑不同于乌桓,难以被同化。



  乌桓和匈奴依附汉庭多年,实际上就是附庸,而鲜卑却彻头彻尾都是敌人,檀石槐带领着鲜卑达到了巅峰,这也在一众鲜卑人的心中埋下了种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