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三章:破釜沉舟(6K大章)-第4/5页



  这也是为什么许安派遣了五百名黄天使者前去保护何曼。



  何曼是明军前阵的主将,必然也是汉军最主要的进攻对象。



  只要斩杀了何曼,明军必然士气大跌,甚至于军阵溃散。



  许安自然不会给孙坚这个机会,他将更多武卒调往前阵就是为了加固武卒的防线,增加防线的厚度。



  “威武!!!”



  汉军的怒吼声陡然拔高,明军的箭雨,弩枪巨大的威力都没有能够吓退汉军。



  他们怒吼着向前,似乎想要用这种方式来驱散心中的不安。



  “杀!”



  成千上万的汉军甲士怒吼着向前,原本火红色的直线在这一刻陡然演变成了曲线。



  转瞬之间,繁阳城外,那道火红的的洪流已经撞上了伫立在平原之上那块土黄色的磐石。



  在汉军山呼海啸的喊杀声中,两军终于短兵相接!



  不同于狂呼酣战,冲锋而来的汉军,明军前阵的武卒却是出奇的沉默,没有呐喊,没有高呼,有的只是短促而有有力的军令,以及一声接着一声的号令。



  他们的心中都憋着一口气,因为许安下令防御的将令而憋着一口气。



  他们不想只是防守,他们想要进攻,他们想要不断的发起进攻。



  如同在并州之时,如同在凉州之时,如同在中州和益州之时一样,不断的进攻,不断的前进,最终击溃所有的敌人,夺取胜利!



  他们从来不缺乏勇气,他们从来不惧怕流血,他们也从来不畏惧牺牲。



  他们不想再过以前那般猪狗不如的生活,他们不想再卑躬屈膝、摇尾乞怜,他们不想他们的后代世世代代穷困潦倒、风餐露宿、永无翻身之日。



  他们聚集在黄天的战旗之下,为黄天而战,正是因为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理想。



  他们坚信,黄天之世必将到来!



  战阵从一开始便已经是进入了白热化。



  汉军的军卒早在上官的宣讲之下,明白他们已经没有退路,只有背水一战,因而奋勇上前,只想击溃眼前拦路的明军,逃离繁阳。



  兵法有云:归师勿遏,意为对正在向本土撤退的部队不要去阻截,便是因为想要回家的士兵**强烈,已经没有多少的退路,而拦住他们则是断绝了其生路。



  人有活命的本能,生路断绝,人为了能够活命,将会无所不能用其极,只求一条生路。



  繁阳城外的原野之上,一场比起当初参战人数多达二十万人的东郡之战还要惨烈数倍的战争正在进行。



  火红的潮水不断的冲击在土黄色的磐石之上,每一次的冲刷,都会掀起无数的血雨腥风。



  汉军前赴后继,呼喝着向前,已经快要接近疯狂。



  但是无论汉军多么的疯狂,明军的军阵却是毫不动摇,犹如立在河中的砥柱一般屹然不动。



  军卒凄厉的惨叫声在两军的军阵之中此起彼伏,鲜血一阵接着一阵迸发出来,锋利的环首刀和枪戟在战场之上,疯狂的收割廉价的人命。



  每一分每一秒,汉明两军的阵前都有无数的军卒倒下。



  鲜血流淌,泥泞的草地之上在一处又一处的低洼之处,坑洞所在之地,逐渐形成了一汪又一汪的血潭。



  难闻的血腥味充斥在每一名军卒的口鼻之间,但是却没有人去顾及。



  两军阵前,汉军的将校大吼着向前,状若癫狂,他们已经没有了退路。



  每当一名明军武卒倒下,便会有更多的明军武卒接替而上。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许安征战十数年,身经百战,其战阵上的经验甚至不属于皇甫嵩,比起孙坚来说更要多出许多。



  这样大规模的军团作战,以及调动补充对于许安来说不过是轻而易举。



  而在这样的大战之下,明军武卒长期以来的训练也使得他们能够保持着军阵的稳固。



  与之相对的每死去一名汉军,都会有更多汉军军卒涌来。



  这并非是孙坚指挥得当,而是汉军此时真的已经没有了顾及,他们的生路被明军所隔断,只有击败了明军才可能保全性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