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太平律》-第3/4页



    至于后世所说的六十篇汉律,

    二十七篇《越宫律》是规范警卫、宫禁事宜。

    六篇《朝律》又名《朝贺律》,主要是朝贺制度方面的专门法律。

    十八篇《傍章律》是补充《九章律》所未涉及的官秩、仪品之制,兼采先秦古礼及秦仪所撰《汉仪》,属于朝觐、宗庙、婚丧等方面的礼仪制度。

    《九章律》、《傍章》、《越宫律》、《朝律》,四律统称为“汉律六十篇”。

    但实际上,和普通百姓息息相关的只有《九章律》一律。

    现在许安命人印刷的《太平律》大部分的内容便是取自存放于原来晋阳城府衙之中的《九章律》。

    《九章律》的用词造句,皆是和这个时代的文字记录习惯一样,也就是后世所谓的文言文。

    萧何无愧于汉初三杰,他制定的《九章律》用词精准,容易理解,但是毕竟书面用语,有些地方难免有些难以理解。

    没有律法,社会自然就没有安定可言,所以许安也一直筹备律法一事。

    现在《太平律》上的用词,基本都偏向于口语话,用词造句全都是浅显易懂的字词,务必力求精确,易懂。

    汉庭的官员熟读经义可以无障碍的阅读《九章律》,但是太平道中如今的官吏,很多都是从道堂之中突击培养出来的符祝,他们的知识水平并不高,他们认识的字也比较有限,让他们能弄懂较为复杂的汉律,无疑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太平道这么久以来,说是依从汉律行事,但是大部分时候只执行三条律令。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基本是沿用了当初刘邦进入咸阳时约法三章的律令治理地方。

    这个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执法的官吏甚至都不能很好的理解律法。

    一些稍微复杂一些的案件审理,基本上都是原来汉庭的官员办理,太平道出身的符祝协理,依照《汉律》解决,因为只有那些官员对汉律较为清楚。

    所以推行更加口语化,更加浅显易懂,更加规范,适宜如今形势的《太平律》势在必行。

    “学院今年的第二学期过一段时间就要开了,现在大部分的学生还在家中,也就说在地方识字的人并不算少,虽然他们识字有限,但是也不至于完全不懂。”

    “道堂毕业的符祝如今也分散到了各地为官为吏,军中的识字班开战的也颇有成效,所以我准备印刷《太平律》发放到各地的城邑亭乡之中,替换汉律。”

    许安指了指书册,面对着阎忠说道。

    “以前世家豪强掌握喉舌,掌控舆论,他们可以随意曲解法律,使得其自己获利,进而掌控地方,这种情况在我军进入之后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是并没有彻底的改变,我这一次的尝试,颁布《太平律》就是我们迈出第一步的时候,使百姓明法。”

    阎忠翻看着手中的《太平律》,眉头微蹙。

    《九章律》作为律法,自然是内容颇多,就算精简了一些,也不是许安一个人在一两年之内就可以完成的任务,毕竟许安可不是只有编译《太平律》一件事要做,这里面的内容有不少是阎忠编译的。

    “现在替用新律确实可行,但是明公所说‘使百姓明法’恐怕却是困难之极,不过明公如此说,应当是有了具体的办法吧。”

    阎忠皱着眉头,继续翻阅着手中的文书沉声说道,他说话的时候没有看向许安。

    他和许安相处的时间很长,亦师亦友,除开公开的场合外一般的礼节都会省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