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同仇敌忾-第2/4页



    如今许安带出永安城的黄巾军,具是三军中的精锐。

    武卒营和锐士营,披坚持锐,训练有素,入选者基本都是经历过葵城,上党侵攻的老兵。

    如今许安麾下的这些黄巾军军卒,和光和七年时的黄巾军大有不同。

    基本上除了白波军以外,许安直辖的所有部曲,都经过了其训练。

    而这些训练的方法,都是许安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回想起来曾经看过的近代步兵的训练方式。

    再结合一部分从太平经中找到的练兵之法,集中整理而成的训练方法。

    再加上较为严苛的军律,所以许安麾下的这些黄巾军军卒更像是职业的军队,而非那些刚刚放下武器的农夫。

    当一支步兵部队,有了纪律性,有了面对着铁骑呼啸而来,坚持不退的勇气,那么它便有了对付骑兵部队的实力。

    连绵不绝的号角声,此起彼伏的木哨声,震耳欲聋的战鼓声在黄巾军的军阵中回荡。

    南匈奴的胡骑离着黄巾军的军阵尚有三里的范围之时,黄巾军便已经列阵完毕。

    手持塔盾的武卒和锐士,站在最前排,用高大的塔盾构筑起了一道道盾墙。

    盾后的黄巾军军卒将手中的长戟从盾与盾之间的缝隙中伸出,一眼望去,整个黄巾军的军阵犹如一只刺猬一般,还长着锐利的尖刺来保护自己。

    马是动物,它们也会感到害怕,它们也会感到痛楚,训练再好的战马,也会害怕尖锐的物体和火焰,除非蒙上马眼,否则它们绝不敢就如此冲上来。

    就算强行驱策着战马冲来,那么骑兵部队将会失去最大的优势冲击力。

    而面对骑射,步兵的军阵,依然有反击的方式,步弓的射程远远优于骑弓,更何况匈奴人虽然善射,但却没有多少强弓。

    反而是工匠技艺更高的汉人,拥有更多的强弓硬弩。

    许安除了带上骑兵和武卒营,锐士营外,也带来了两千名弓手,这些弓手,能在匈奴人骑射袭扰之时,发起反击,不至于完全陷入被动。

    而且现在许安麾下的武卒营,开始向着战国时期,魏国武卒的要求靠拢。

    许安也有意识的培养武卒营的军卒使用弓弩。

    依许安现在控制的地盘,其实是没有办法维持如此多的军力,所以精兵的政策就必须去实行。

    东汉末年,袁绍击破公孙瓒,先后占据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地区,统一河北地区,交好北方少数民族,势力达到顶点。

    但他在和曹操在官渡大战之时,麾下出动的部曲,也不过才是十余万人。

    而曹操在记载中,虽然也是占据了不少的地区,但其在官渡投入的兵力也不过两三万人。

    许安麾下现在有如此多的军兵,一方面是收拢各地的贼匪,还有就是黄巾军并没有太过细分辅兵,战兵,只是算了总量。

    而且借助山中群匪原来劫掠的收入,上党郡世家豪强多年的积累,这才勉强维持麾下如此众多军兵。

    许安选择出城迎敌的原因,还有一点,虽然他没有和匈奴人交战过,但他有攻略并州的计划,自然也对停驻在并州境内的南匈奴有所了解。

    这些匈奴人他们缺乏坚固的盔甲,缺乏锐利的兵刃,缺乏强弓硬弩。

    凭借的只是人数,只是恶劣的生存环境中磨炼出的勇武,凭借的只是常年游牧锻炼出来的骑术,还有娴熟的射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