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小毛驴



 赵笙看着眼前的印章,问宋道隽:“这东西是从哪儿来的?”

 宋道隽简单说明了一番,赵笙叹了一口气:“这是南诏皇室的秘文,这东西,分明来自王庭。照这么看,那些我们没有追查到的粮食全都来了南诏。”

 宋道隽点点头,赵笙却很是无奈。“你我当初都以为,大祭司弄这些粮食,是为了在西南闹一场混乱,可最终粮食却来到南诏。这是否说明,南诏跟大祭司关系匪浅。”

 宋道隽深以为然,“或许大祭司从南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否则千辛万苦弄这么多粮食到这来做什么?”

 令狐圻恰好进来,告诉二人:“我倒是打探到一点消息,这事或许跟大皇子有关。”

 “说说看。”

 “一年前,南诏大旱,老百姓颗粒无收,国家缺乏粮食,眼看就要发生大乱。这个时候,便有流言四起,说是国王犯下罪孽,遭到天谴,所以老百姓才跟着遭殃。”

 流言传到老国王耳里,气的他中风,在那之后,身子一天比一天弱。

 这时候民心不安,群龙无首,大皇子就站出来,说要向神灵祈求粮食,如果神灵要惩罚,那就由他一人承受。

 于是,大皇子在烈日炎炎下,断食三日,暴晒三日,只为给老百姓祈福。

 在众目睽睽之下,老百姓亲眼见到,神灵雕像的法器之中,不断有稻谷流出。

 众人纷纷跪地磕头,感激神灵庇佑,又认为是大皇子,得了上天的庇佑,他是神灵选中的国主。

 随着大皇子的祈福,老百姓不仅有了粮食,天也开始下雨。自此,大皇子在老百姓心中,便是神灵一样的存在。

 此言一出,赵笙跟宋道隽都啼笑皆非。

 “不管这件事,大皇子是怎么设计的,横竖老百姓见到了真正的粮食,灾情得到了缓解。大家也都愿意相信大皇子。”

 “难怪,我说这大皇子篡位,逼迫父亲出家,老百姓怎么还依旧太平过日子,完全不影响踏歌会。甚至,都没人议论大皇子的不是。”

 这在中原,老百姓虽然嘴上不说,可谁都清楚,那是为了保命,不敢妄议皇室。

 可令狐圻打探到的消息,老百姓对这位大皇子居然发自内心的赞扬,觉得他早就该当国主了。

 这说明,大皇子谋算人心,很有手段。

 赵笙担心起来,若是如此,那老国主发出的求助信,怕是作用不大。

 朝廷想要跟南诏建立稳定的关系,就不能冒着得罪南诏民心的风险,去帮助一个已经日暮西山的老国主。

 当然,若是对方能拿出有价值的好处,圣人就肯定会是另一番考虑。

 国与国之间相交,谋算的都是利益,正义与否,只看时事如何。

 宋道隽也隐隐担忧起来,若是大祭司与大皇子联手,想要吞并西南,那朝廷的风险就更大了。

 可大祭司在哪儿呢?

 宋道隽觉得,此人肯定来了西南,毕竟神木在此。

 “会不会在宫里?我今天听到消息,说是南诏的大国师回来了。”

 “大国师?”赵笙与宋道隽同时看着令狐圻,从前可没听说过此人。

 令狐圻解释道:“这位国师多年以前便存在了,只不过当年南诏大旱,国师与大皇子联手发愿,祈求老天爷的怜悯。大皇子断食暴晒以示诚意,大国师入野象山舍身祈福。”

 当年祈福成功之后,大国师再也没有从野象山出来。众人皆以为,大国师以身殉道,死在了大象山,谁知道前些日子,竟活着回来了。

 众人他金光灿灿,都当他得道成仙,更加信服。又见他心甘情愿对大皇子俯首称臣,便更加信服大皇子,认为他是天选之人。

 “这与大祭司又有什么关系?”

 赵笙疑惑,令狐圻道:“我虽未见过这位大祭司,但却探听到,这位大祭司很像凌云观张真人。”

 “你确定?”宋道隽觉得这消息,真是来的很突然。

 令狐圻:“千真万确,我拿着张真人的画像,寻到宫里的人问过,他们十分肯定的告诉我,大国师就长这样。”

 这个答案并没有让赵笙跟宋道隽感到欣喜,反而更加忧心忡忡。

 这意味着,大祭司的势力早就渗透进南诏,甚至跟大皇子联手巩固权势。

 整个南诏国只怕早就在他们的掌控之下了。

 要想对大祭司下手,简直难上加难,甚至他们此时,犹如在虎口之中,火中取栗,危险至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