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五十七章 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第3/4页



    他想起了《霸王别姬》中,程蝶衣从牢房走到法庭,手带镣铐,眼中含泪,柔柔的说:“如果青木还在,京戏早就传到日本国去了。”

    想起了前世看过的史料中,一位不知名的伶人,不顾万千唾骂,给日本人唱尽了戏,只为接近大佐,将其毒杀。

    当中华民族遭受苦难的时候,永远不会缺位卑不敢忘忧国的人。

    哪怕他可能是一个身份低贱的戏子。

    「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

    「台上人唱着,心碎离别歌」

    「情字难落墨,她唱须以血来和」

    「戏幕起,戏幕落,谁是客」

    「啊……」

    在叶未央的三米外,另外一束聚光灯亮起,穿着一身整齐戏服,脸上浓妆艳抹的廖颉水袖一甩,侧对着观众,做了一个交叉腿半蹲的姿态,一只手高举,另一只手掩在下巴,半面长袖遮住了半边脸,操着昆腔。

    “浓情悔认真,回头皆幻景,对面是何人……”

    这正是《桃花扇》中李香君的台词。

    《桃花扇》本身就是一个讲述国破山河之下的国恨家仇故事,而《赤伶》的背景故事中,那位英勇就义的伶人,正是唱着《桃花扇》,与敌人在大火中同归于尽。

    所以“她唱才须以血来和。”

    叶未央再次接腔,语气比之前第一遍增加了更多的愤慨与决绝之色,纵声而唱。

    「陈词唱穿又如何,白骨青灰皆我」

    「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

    「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

    廖颉动作一转,不再是侧对着观众,而是朝向了舞台正面,一双水袖不断挥舞,在舞台上舞了起来。

    身段娇柔,舞姿曼妙,明明戏服非常宽大,但是观众却从廖颉的舞蹈中感受到了娇柔之美,就如那金陵名妓李香君一般,动人心魄,又让人升起怜惜之情。

    「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

    「台上人唱着,心碎离别歌」

    「情字难落墨,她唱须以血来和」

    「戏幕起,戏幕落,谁是客」

    .....

    「你方唱罢我登场」

    「莫嘲风月戏,莫笑人荒唐」

    「也曾问青黄也曾铿锵唱兴亡」

    「道无情,道有情,怎思量」

    「道无情,道有情,费思量」

    第二段戏腔唱段一起,歌曲中伶人的形象瞬间丰满。

    她是一个热爱戏曲,也精通技艺,爱戏,为戏曲痴狂的人,她理解观众的陶醉,然而她也明白和理解戏文所呈现的,是一个高度理想化的世界,故劝人“莫嘲风月戏,莫笑人荒唐。”

    而第二句的“也曾问青黄也曾铿锵唱兴亡”,更是点明了,她虽然只是一个戏子,但是却也关注民生、也在台上歌颂兴亡英雄、批判前朝暴政。

    她也同样希望百姓不要再过着青黄不接的苦日子、她反思朝代更迭的原因、并用戏文记录着那些百世流芳的壮举、唾弃卖国求荣的奸人,字字珠玑、掷地有声。

    这几句直接就把伶人从一个“戏痴”的形象拔高到了一个有自我意识、信仰追求的高度,有热爱,有包容,有情怀的大爱人物。

    一个戏子的家国大义。

    在山河破碎的时候,哪怕是一个戏子,也位卑未敢忘忧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