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 逆向导丝技术-第2/3页





        斑块这玩意,不就是跟河底淤泥一样,日积月累慢慢堆起来的吗?

        河道东边的淤泥,还能跟西边的不一样?

        呃,好像还真不太一样,毕竟要分上下游。

        水利的事情咱不懂,但血管,它也分上下游的。

        或许在堵塞早期是一样的,但到了后期,尤其是完全堵塞之后,一边继续迎接血流的冲击,另一边无所事事彻底荒废……

        这里面,到底有没有区别?

        想了许久,不得要领,不少医生开始看向学生们。

        孩子们,该跳出来了,好好整顿一下解说场,让那个可恶的布朗别卖关子。

        00后果然值得期待,久思不得其解后,终于有学生失去耐心,要来话筒发问:“布朗老师,我们没解剖过cto的血管,您能告诉我们答案吗?”

        答案么,我是知道的,不过再往深处思考就有点麻烦。

        正好王磊走进dsa室,布朗马上说道:“血管里没有一模一样的斑块。手术即将开始,其中具体变化、成因,请林医生一并讲解吧。”

        另外两个示教室内,解说们也大同小异地操作一番,将解说权交到林思涵手中。

        林思涵也不拖拉,直接说道:“布朗医生说得对,血管里没有一模一样的斑块。”

        “首先我们要弄懂到底什么是斑块——沉积在血管内的脂质,被巨噬细胞吞噬清理过程中,逐渐堆积的产物。”

        “这个过程中,斑块核心从脂质到逐渐坏死、钙化,斑块外周的纤维帽也逐渐钙化。”

        尽管她说的都是最基础的知识,但是从医生到科大学生,甚至丁金明这样的心内权威、科大的医学教授,都认认真真地听着。

        “正因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的脂质不断沉积,老的斑块不断粥样化、钙化,又受动脉血运输方向影响,就必然导致斑块越长,则两端区别越大。”

        “比如,混合斑块常位于……钙化斑块常……”

        “这就是临床上可以利用的地方,是今天手术的理论基础。”

        干货来了,观众们精神大振。

        一切理论都是为了服务于实践,愿意听林思涵说些教材上最浅显的内容,不就是为了理解王磊一会的操作嘛。

        如果听听理论就能掌握一个世界领先的术式,那林医生您唠叨一天我们都奉陪。

        “常言道水滴石穿,血管内的斑块与之相反。”

        “因为石头没有新陈代谢功能,哪怕再硬,也只能被慢慢消磨。”

        “而斑块不是真正的死物,它会得到补充,还会因纤维化和钙盐沉积而‘进化’。”

        “靶血管近端的斑块,在常年累月受到动脉血流冲击后,不但不会被消磨,反而会被锤炼得越来越坚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