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治未病和佳话-第2/3页
跟他一样兴奋的还有好几位医生,要不是怕影响示教,他们早就叫出了声。
考虑到观众之中学生很多,林思涵详细解释:“由于导丝在这个角弯折过大,并且前方还有两个50度左右的角,再加上闭塞段必然的强大阻力,导丝缠绕打结的概率很大。”
“同样,由于导丝跟随血管角度变化,将形成三个较大弯折,其支撑力大为下降。再加上克服闭塞段时所受的阻力,支撑力再次下降——上一次手术,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失败。”
“采用了双导丝轨道技术就不一样了——两根导丝同时进入一根血管,同时作为支撑后续器械的轨道,支撑力必然增加一倍。”
“同样,由于第二根导丝对三个成角血管的支撑塑形,第一根导丝的弯曲度大为下降,则缠绕打结的概率也大为下降。”
学生们恍然大悟,掌声再度热烈。
林思涵话锋一转:“各位同学,我国先贤提出的‘治未病’,是一个非常古老、却又非常先进的理念,我们一定要牢记,并把它运用到整个诊疗活动中去。”
“大家想一想,双导丝轨道技术,提前解决了支撑力不足导致的失败、解决了缠绕打结,是不是未雨绸缪?是不是体现了治未病的理念?”
这是人尽皆知的理念,学生们理解其含义,却从未想过:除了那些经典的治未病方法,就连pci也能贯彻这个理念,并且大有用处。
一时间,年轻学子们竟有大彻大悟的感觉,而一干科大领导、教授,则无不暗暗点头。
王磊这一课,上得好啊!
几位领导这么想着,目光自然而然地转向赵子刚。
这个赵子刚,思维灵活,目光精准,为教学开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是个人才。
对了,赵子刚早就提出,几位授课的医生,应该给予相当的待遇,当时大家都不以为然,觉得他们太年轻了,又没什么响亮头衔,传出去恐怕有损科大声誉,但现在看来……
什么损伤声誉,就凭王磊今天这一手,那是佳话!足以载入校史、流传于世的佳话!
科大身为居于全国前列的大学,与医界新星联手,引入多项世界领先技术,为国家培养医学人才,这不是佳话,什么是佳话?
大学不拘一格求人才,王磊他们这些新秀不辞辛劳,愿为大学生们做引路人,这不是佳话,什么是佳话?
画面上,第二根导丝到位,王磊操纵第一根导丝继续前进。
前方两个成角血管虽然也分别有50度、60度,但相比于这个110度,通过时显得尤为轻松。
第一根导丝通过所有成角血管后,王磊又把第二根跟上,然后操纵第一根导丝直奔最终的靶血管。
这位患者的主要困难就是成角太大,相比之下,进入最终的靶血管并不是很困难,王磊灵活微调角度后,几乎是一气呵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